认识慈济
为佛教 • 为众生
印顺导师“为佛教,为众生”的嘱咐,证严上人一生服膺奉行,今日真善美之“慈济世界”即肇因于此。
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成立于1966年5月14日(农历3月24日)。证严上人承袭印顺导师“为佛教,为众生”的理念,秉持“佛法就在生活中”的精神,内修诚正信实,外行慈悲喜舍,带领慈济人走入人群,将慈悲力量付诸于行动。
证严上人从《法华经》体会到,婆娑世界多苦难,有物质的苦,也有心理的苦。佛陀不断倒驾慈航来人间,就是为了“净化人心”。唯有将人的思想、观念导向正轨,才能消弭世间之苦。
在克己、克勤、克俭、克难的草创期,上人与五位弟子,每人每天增产一双婴儿鞋,三十位家庭主妇每天省下五毛钱,投入竹筒里,开始济贫工作。如今大爱足迹广布全球94个国家地区,而这段“竹筒岁月”也被国际间视为慈济人道精神的起源。
历经半个世纪的努力,慈济铺就四大志业、八大法印,并成为“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非政府组织的特殊咨询委员”(NGO with Special Consultative Status with UN ECOSOC)。这一路“利他”的轨迹,始于“不忍众生苦”的初衷。因为深耕慈善,发现“因病而贫,贫病相依”;为守护健康、肤慰病苦,所以创设医院,启动医疗志业;为培育良医、良护人才,所以办学,推动教育志业;为分享真善美精神,提升伦理道德,进而推动人文志业。
众人彼此启发、爱心汇聚,时间能累积力量,开拓出空间,创造人与人之间“善的循环”。当今全球气候剧变、灾难频传,根源起于人心,“净化人心”不仅刻不容缓,更要加质、加量,广邀更多人成为“掘井人”,不断掘出心地清流。
四大志业 八大法印
慈善志业
慈善乃慈济的根基,主要项目包括长期济助、急难济助、房屋修缮、冬令发放、大型赈灾。除了让受助者重返生活轨道;全程的陪伴,辅导受助者解脱心苦,自立脱贫,成为富有爱心、助人的人,以真正达到济贫、互助的目标。
医疗志业
人生八苦,病苦为最。为扭转“贫病相生”现象,慈济以举办义诊、募款建院起步;至今在台湾建立了完善的医疗网络,涵括六家医院、义诊往诊服务等;而人医会更是遍布各国,补当地医疗资源之不足,共同守护生命、守护健康。
教育志业
教育是长期的心灵工程,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至研究所的“教育完全化”,慈济希望藉由品德教育、生活教育、全人教育,启发良知良能,成就身心健全的完整人格,为社会培养出有理想有品德的年轻一代。
人文志业
把生命用在最有价值的地方,做得欢喜,而使人格价值升华,就是慈济人文的精粹。随着资讯科技的进步,平面、立体的媒体传播遍及全球,是净化人心最好的媒介,为当下时代报真导正,见证好人好事,创造爱与善的循环。
国际赈灾
依循“直接、重点、尊重、务实、感恩、及时”原则,对于受灾国家,提供粮食、衣被、谷种、药品的紧急援助外,还规划中长期计划如援建住屋和学校、协助开发水源等,关怀项目尽管有别,不分国界的人道救援精神始终如一。
骨髓捐赠
造血干细胞捐赠”救人一命,无损己身”,是让血液病患继续活命的希望。各地志工积极向民众宣导和劝捐,完善了世界第一大亚裔骨髓资料库的建设;而“慈济骨髓干细胞中心”致力于人类免疫基因组织类型(HLA)检验技术的研发、临床医学和研究等。
环境保护
慈济人在全球各地推动资源回收及分类,身体力行“惜福爱物”和“节能减碳”,并带动左邻右舍将环保落实于生活的食衣住行中。为降低温室效应,慈济人积极推动茹素斋戒,倡行简朴的生活,学习与地球共生息。
社区志工
“社区志工”制度的推动,藉由志工自主性的经营建设社区,使社区成为人人安居、敦亲睦邻之所在,也能建立起互助的人际网络。不仅区内孤苦无依者得到关照,在急难时也很快启动救援行动,社会就会处处充满温情。
天下善士同心一志,在时间需要我,空间需要我,人与人之间需要我的时候,把握因缘付出无所求。尽管生命有限,爱与善却无穷无尽,与您分享2020年度慈济大藏经,期望能带动更多清流涌现,发挥善力肤慰天地人间。
回眸来时路
1963
深入法华境界:小木屋修行
证严上人赴台北求受三坛大戒,皈依印顺导师慈座,承师训“为佛教,为众生”;随后在花莲普明寺后方建一小木屋闭门潜修法华经,因没钱买花果供佛,故每逢农历24日左右抄一部《法华经》,燃臂供佛,回向众生。近半年的修行是上人一生中浸润法华教义的仅有时光,也因此发愿以法华菩萨道为终生依止。图为当年的小木屋,也是慈济的发源地。
1966
实践人间佛教:创立佛教慈济功德会
证严上人原来打算离开花莲移居嘉义,却受到三十位信众联署挽留;又因探病时目睹原住民难产妇人的一滩血,以及三位修女来访的因缘,促使上人发愿以“集合五百人就是一尊千手千眼观世音”的精神,集众力闻声救苦,“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正式成立。
1966
小钱行大善:竹筒岁月
60年代的台湾社会普遍贫穷,证严上人准备了三十个竹筒,请三十位家庭主妇每天上菜市场前,投入五毛钱,作为救济金,日日发善念、起善行。这个故事在菜市场里广为流传,人人乐于响应,打破“有钱人才能做善事”的迷思,让“小钱行大善”成为普世价值。
1967
捐款征信:《慈济》月刊创刊
以征信为主的《慈济》杂志正式创刊,搭起慈济和会员之间的沟通桥梁,更是人文志业的第一步,一路伴随志业脉动而成长。如今《慈济月刊》内容广获外界肯定,多次获奖。
1969
精舍生活: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1968年静思精舍启建,翌年完工,证严上人与弟子从借住的“普明寺”迁入,成立三年的克难慈济功德会终于有了正式会址。精舍是常住众们修行的道场,秉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精神,无论做蜡烛、肥皂、豆粉、陶艺、香积饭,或是编书、导览、带营队,精舍常住众各司其职,每天在工作岗位上以出世之心做入世工作。
1970
难行能行:委员访贫救苦
证严上人带着慈济委员至凤林探访照顾户时,不料游览车陷入山兴溪中,委员不顾天寒水冷,合力推车。早期委员访贫救苦,抱持着不惧艰难与险阻的精神,无论山有多高峻、路有多颠簸,总是奋勇坚毅,迈步前行,为后进树立了“菩萨行者”的典范。
1972
慈善结合医疗:成立贫民施医义诊所
经过六年的慈善济贫工作,证严上人体会到社会底层民众的苦难,也归纳出“贫”与“病”的恶性循环。为了止病防贫,上人借用花莲市仁爱街“佛教居士同修会”场地,成立“慈济功德会附设贫民施医义诊所”。慈善结合医疗,从根本终结贫病相生的恶性循环,希望做到彻底的救济。
1973
娜拉台风:创立赈灾模式
强台娜拉1973年侵袭花东地区,八千多人受灾;慈济紧急成立赈灾小组,设立大众捐款专户,估计费用为当时月捐善款的六倍,为历来最大一次赈灾。证严上人奔波三个多月,并在勘灾途中心脏病发,所幸顺利度过难关。慈济依房屋毁损程度、家庭人口数订定济助标准,发放671户,总支出新台币六十多万;从此建立“勘灾、募款、造册、发放”的赈灾模式。
1978
善的循环:乐生疗养院“卖心莲”
慈济协助当时唯一收治麻疯病患的公立医疗院所乐生疗养院,整建瘫痪病房,每月补助看护与伙食费。五年后院友要求停济,转而响应证严上人在花莲建院的号召,宋金缘、金义祯与林叶(图)带动院友发起“心莲”活动,以一朵“心莲”新台币一万元为号召。“卖心莲”运动在台湾社会上引起很大的震撼与回响,院友共募得超过新台币一百万元。
1985
迈向国际:美国分会成立
慈济美国分会成立,是海外第一个慈济分支会。2001年升格为慈济美国总会,统筹全美慈济分支会联络处会务。至2015年,慈济在全球52个国家地区设点,在地奉献,获得当地政府肯定,其中七国四十个城市机构颁订“慈济日”。
1979-1986
医疗制度改革:花莲慈济医院落成
从1979年5月的发想到1986年8月17日落成启业,花莲慈济医院虽经历找地、募款、两次动土等考验,却汇聚了无数爱心,让病患不必迢迢外送,能在地治疗,及时挽救生命。医院不收住院保证金;无力负担医药费者能获补助 。当时台湾尚未实施全民健保,前两项措施预估将造成每年新台币四千万的亏损,证严上人为此成立“万人护院委员会”,以众人善款维护救人的良能。
1989
教育起点:慈济护专创校
慈济医院启业两年间,新颖的硬体设备,大幅提高东部医疗水平,因此更也需要良医良护的投入。为了医院日后需求,以及提高东部少女的就学、就业机会,1989年9月慈济护理专科学校启用。第一届新生只有一百多人,开学典礼却有两万人前来观礼,见证教育志业的起点。
1990
环保推动:始于公益讲座
有感于环境污染日益严重,1990年8月23日,证严上人在台中新民商工进行公益讲座时,听到众人热烈鼓掌,恳切呼吁大家“用鼓掌的双手做环保”,珍惜资源,回收再利用,就此启动慈济环保志业。
1991
首次国际赈灾:美伊战争与孟加拉飓风
1991年元月美伊战争爆发,为济助在波斯湾战火的孤儿,慈济美国分会发起爱心捐款;四月,强烈飓风“哥奇”袭击南亚孟加拉,造成十四万人死亡,美国分会发起劝募活动,证严上人呼吁台湾人响应,慈济慈善触角首度延伸国际。截至2015年,慈济全球人道援助国家多达92个国家地区。
1991
援助大陆:开拓两岸不悔情
中国大陆世纪水患,两亿多人受灾。虽有反对声音,证严上人认为,在受灾民众最需要的时候,这分无私大爱可以化解隔阂,在两岸人心搭起桥梁。大陆赈灾小组提出:一个目的(救灾)、两个原则(直接、重点)、三个不为(不谈政治、不宣传、不传教),成为慈济国际赈灾的原则。这些原则化解了中国大陆的政治顾虑,破例让灾民拥有私人使用权状。图为住房的动土仪式。
1992
非洲种子发芽:南非联络处成立
南非联络处成立,慈济踏上非洲展开济贫工作,至2011年接引超过五千多名祖鲁族成为本土志工,投入爱滋病患与遗孤关怀。以南非为基地,慈济志工陆续在赖索托(1995)、莫山比克(2007)和辛巴威(2007)成立据点。近年来,四国志工也跨国关怀史瓦济兰与波札那,让“黑暗大陆”有了光芒。
1993
为所当为:成立骨髓捐赠资料中心
9月6日台湾卫生署召开“骨髓捐赠资料库”专案会议,由于台湾捐髓风气未开,而且维护骨髓库所费不赀;会中专家学者及各大医院代表,建议慈济担当重任。证严上人向医界人士确认捐髓“救人一命,无损己身”后,毅然担起这项使命。随后上人展开全台环岛行脚,呼吁大众响应骨髓捐赠。同年慈济耗费巨资成立“台湾骨髓捐赠资料中心”,推动非亲属间的骨髓捐赠,不到两年即招募到十万名志愿捐髓者,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华人骨髓库。
1994
首例跨国捐髓:三地志工接力传爱
由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台湾三地接力,完成进行第一起非亲属跨国骨髓移植手术。居住在马六甲的少女需做骨髓移植,透过慈济在台湾找到合适的捐赠者。台湾代表带着延续生命的种子抵达新加坡(图),完成移植手术。慈济骨髓库是全球唯一以志工体系为主推动的骨髓库,对捐髓者提供全程陪伴、全人照顾、全家关怀,共同成就救人美事。
1995
无语良师:自愿大体捐赠
证严上人赞叹一位自愿遗体捐赠者的善行,引起共鸣。隔年慈济医学院成为台湾首个教学大体全部来自“当事人自愿捐赠”的医学院。医学院称捐赠者为“无语良师”,并结合解剖教学与人文教育,独创“大体礼敬追思”仪式——接大体、家访家属、启用、教学、入殓、送灵、火化、追思、入龛,让学生习得对人的关怀与尊重。台湾各医学院纷纷引入此做法。
1996
建立社区志工制度:贺伯台风赈灾
贺伯台风重创全台,大水淹没城镇,民众等待救援。高雄乡区山崩路断,志工和居民在临时道路上接力将物资送入灾区,同时合力清理家园。此事引起证严上人思索,若能把每个社区的志工组织起来,在地动员就近支援,就更能及时展开救援,于是“社区志工”的新思维由此萌生。
1996
志为人医:人医会成立
10月12日“慈济医事人员联谊会” 成立(后改称“国际慈济人医会”),结合医疗与慈善,定期到医疗贫瘠地区义诊、往诊及健检等。在灾难现场,各国人医会志工团队,不分国家,前往灾区义诊。图为2002年4月印尼当格朗县义诊现场,花莲慈济医院张耀仁副院长(左)与新加坡人医会冯宝兴医师(右)合作无间,成功完成手术。
1997
深入苦难处:援助朝鲜
朝鲜连续多年遭受天灾,导致严重粮荒。慈济1997年低首次捐助冬衣与民生用品;至2009年为止,九度伸援朝鲜。由于国情特殊,以往国际组织仅能在港口进行简单的捐赠仪式。1999年1月朝鲜有感于慈济五度援助所展现的诚意与尊重,破例允许农民集会,亲领志工致赠的大米(图)。
1998
跨宗教的长情大爱:援助阿富汗
阿富汗发生芮氏规模6.1地震,造成近五千人死亡;位于海拔五千尺的灾区大雪纷飞,居民又冷又生病,死亡人数剧增。慈济与洛杉矶骑士桥国际救援组织合作,提供灾区急需的1370公斤药品(图)。居民连夜徒手产开积雪,让救灾直升机降落,迎接四个月来首次外界援助。首次的成功开展了日后跨宗教的合作关系。
1998
清流绕全球:大爱台开播
1998年元旦,“大爱卫星电视股份有限公司”开台,将人文志业推向新里程碑。2005年,位于关渡的人文志业中心大楼落成(图);节目制作方式也领先全台各家电视台迈入数位化,从拍摄到后制全程“无带化”。
1999
The “921 Earthquake” Relief and Recovery Programme
At 1.47am on 21st September 1999, a magnitude 7.3 earthquake shook Nantou County in Taiwan. In the immediate aftermath, local Tzu Chi volunteers mobilised to distribute food and water to those affected and give them comfort. At daybreak, volunteers from other parts of Taiwan arrived at the disaster area to distribute emergency cash aid to affected families. Besides providing emergency aid and emotional support, Tzu Chi also built temporary housing for quake survivors, and rebuilt a total of 51 schools destroyed in the disaster. The three-stage relief efforts helped the Foundation to establish a complete humanitarian aid model.
2000
教育完全化:品德教育、生活教育、全人教育
2000年8月30日,花莲慈济大学附属中小学创校开学,实现慈济从幼稚园到博士班的“完全教育”理想。慈济教育志业体办学的共同理想和目标,是以“慈悲喜舍”为校训,以“尊重生命、肯定人性”为宗旨;以“品德教育、生活教育、全人教育”为目标的优质教育。图为马来西亚幼教学生前往关怀照顾户,体验生命教育。
2000
社区客厅:首家静思书轩启业
全球第一家“静思书轩”,在马来西亚槟城成立,是结合咖啡香、书香及心灵讲座的复合店,至今已在全球设有超过一百家门市。书轩书架上的每一本书或产品,皆是为了“净化人心、提升心灵、缔造祥和社会”的理念而努力;并期许成为“社区客厅”,提供大众一个与心灵对话的空间。
2001
爱洒人间运动:美国911事件
美国四架客机遭劫持,撞击纽约世贸双子星大厦以及华府国防部,总计造成四千三百人罹难。次日,慈济进入会场为救灾人员供应饮水与医药用品,既是唯一的外国慈善团体,也是唯一现场提供紧急救助金之团体。慈济于10月13日发起全球“爱洒人间植福田——一人一善远离灾难”募心运动,以爱止恨、以善止灾。图为志工在纽约市陪伴911受难者家属一同祈祷。
2002
祥和社会:红溪河“爱的奇迹”
2002年印尼遭逢世纪水患,有“雅加达黑色心脏”之称的红溪河严重泛滥,沿岸搭违建而居的居民几乎一整个月泡在水中。印尼慈济人依证严上人指示进行抽水、清扫、消毒、义诊、建屋等“五管齐下”方式援助,甚至兴建大爱村給居民。2007年,雅加达省长宣布将整治的河段,更名为“慈济红溪河”。“红溪”化成清流,在种族之间,搭起桥梁。
2002
无用化大用:临床模拟手术教学
慈济医学院突破传统解剖学限制,与慈济医学中心合作,运用急速冷冻储存的遗体,为六年级医学生开设“临床模拟手术教学”课程;2006年“模拟医学中心”成立,医学生可学习多项临床技能及手术技巧,住院医师则可进行“进阶模拟手术教学”。学生在近乎真人的无语良师上,划下“医学生的最后一刀”。医师的“第一次”不用冒险,可反复练习;对医者、患者都是一大福音。
2003
推动斋戒:非典型肺炎急难救助
非典型肺炎(SARS)疫情笼罩全球,人人自危。全台慈济分会陆续设立“防疫送爱协调中心”,至6月中,累计动员志工一万四千多人次,持续供应87所机构和隔离者医用物资和素餐(图)。慈济推动“同心共济弭灾疫”行动,除编制“自爱爱人”防疫手册,并发起“五月斋戒”行动。慈济人的斋戒行动没有后因为SARS退烧而截止,持续推广至今不停歇。
2004
南亚海啸:长期驻守陪伴
印尼亚齐外海芮氏9.1强震引发海啸,造成印度洋沿岸十二个国家伤亡惨重。慈济医疗志工驰援斯里兰卡,在地民众投入医疗志工行列,让受灾民众暂忘悲伤,远离心灵阴霾(图)。随后,大爱村和国立慈济中学陆续启用,涵盖安心、安身、安生等层面的整体重建计划告一段落。慈济在汉班托塔和科伦坡成立办事处,招募志工从事慈善工作。
2004
慈悲科技:研发环保毛毯
国际慈济人道援助会成立,支援赈灾行政与研发赈灾物资;所开发的赈灾用品以环保再生为诉求;宝特瓶制成的环保毛毯(图),是首项开发成功的赈灾物资。2008年,人援会的五位志工共同出资成立“大爱感恩科技公司”,承担环保毛毯生产,致力研发各种环保产品,销售盈余全数捐赠慈济基金会。
2006
提高佛教的国际形象:三节合一
农历3月24日是慈济周年庆。随着慈济国际化,证严上人在三十周年庆宣布国际母亲节为“全球慈济日”。随着台湾政府把国定浴佛节定为同一天 ,慈济自2000年把佛诞日、母亲节与慈济日集三节于一日,称“三节合一”。2006年起,台湾慈济呼吁全球据点同步浴佛,提高佛教的国际形象,宣导人人感念佛恩、父母恩、众生恩。
2008
缅甸风灾:抢救世界粮仓
缅甸遭受纳吉斯热带气旋重创,当地军政府严格限制外国救灾团体进入,慈济锲而不舍透过邻国多方设法,得以进入缅甸勘灾,最终取得当局邀请参与灾区援助及重建工程。为了抢救“世界粮仓”,慈济提供每英亩稻田一包肥料及两箩稻种,协助七千多户受灾农民复耕。接受过改良的稻种的农民,效法慈济“竹筒岁月”精神,天天存“米”助人(图),将爱再传播出去。
2008
建筑希望工程:四川大地震
中国四川省发生芮氏8.0强震,是中国史上破坏力最强的地震。灾后50小时,慈济志工抵达重灾区勘灾,医疗团驻守灾区108天。慈济援建十三所中小学、91户永久住房和两个社区服务中心。希望工程学校于 2011年春天完工启用。迁入采光良好的宽敞教室,孩子们不用再忍受寒风读书,在坚固新颖的校舍前,人人露出灿烂的笑容(图)。
2010
大陆挂牌:首家境外NGO成立的基金会
2008年,慈济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由境外非营利组织成立的全国性基金会。2010年8月,慈济正式在江苏省苏州市静思书院挂牌运作(图)。
2010
国际NGO:成为联合国一份子
联合国于纽约时间7月19日,召开经济社会理事会大会,会中正式通过“佛教慈济基金会”(Buddhist Tzu Chi Foundation)成为“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非政府组织的特殊咨询委员”(NGO in Special Consultative Status with ECOSOC)。美国慈济基金会纽约分会执行长张济舵(图)代表出席这项大会。
2010
茹素减碳:各地积极向民众宣导
因应世界地球日四十周年,慈济发起“一天五善,力行减碳”运动,呼吁民众力行“素食、省水、省电,携带环保餐具,改变交通方式”五件善事,每日减碳1.53公斤。慈济大专青年联谊会全台大串联,发起茹素减碳运动,发行“蔬国护照”。随后,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海外慈济人也热烈响应。
2011
忏悔法门:“法譬如水”经藏演绎
慈济于四十五周年开启“忏悔法门”,广邀台湾大众参与“法譬如水润苍生,广行环保弘人文”经藏演绎(图),透过斋戒、忏悔、引法入心,形成一股净化社会的力量。为深入《法譬如水》经藏义理,各地发起读书会精进共修,互勉“涤心垢、除习气”,让善的清流普及全球。香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慈济人也相继展开。
2013
海燕赈灾:以工代赈立典范
强台海燕重创菲律宾,重灾区独鲁万市被联合国形容为“弃城”。慈济在菲国灾区推动史上规模最大的“以工代赈”,接引三十万人次受灾乡亲,用自己的双手投入整建自己家园。短短一个月,“弃城”从废墟中重生,获联合国人道救援网页和华尔街日报报导。图为 “以工代赈”的行前叮咛。
2015
尼泊尔赈灾:回到佛陀的故乡
尼泊尔发生芮氏规模7.8的强震,建筑倾圯、伤亡甚重。慈济志工展开十一梯次的“尼泊尔援助关怀”急难救助,发放物资给105,526人(图)。尼泊尔为佛陀出生地,证严上人强调“回到佛陀故乡”的重要性,让佛法再度在当地扎根。
2016
难民关怀:消灭心中仇恨的种子
2010年底,北非地区掀起茉莉花革命,连带导致叙利亚内战兴起,激烈战火中民众流离失所,人民逃离国外,其中半数是儿童,邻近的土耳其就有上百万难民滞留其间。 欧洲、约旦和土耳其志工经由访查评估,提供援助,包括居家关怀、物资发放、医疗援助、教育补助等,带来一道道的光亮与希望。其中土耳其慈济人为难民孩童提供就学机会,希望通过教育,化解孩童心中的怨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