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 洪德谦)
回想这次在2022年慈济募款日承担小组长的经历,老实说,一直到募款日当天以前,我真希望时间可以过得慢一些,因为募款日听起来就是一个从早到晚的体力活。
过去我参与人文真善美,承担活动文字记录的勤务,或是参加每月慈善日的上门访视工作,通常都不会持续一整天,而且也不曾肩负小组长的责任,更何况我还是一个从来没有参加过募款日的“小白”。
但我还是傻傻地答应接下小组长的任务,可能因为我本身从事会计行业,所以对于“算(人家的)钱”有点兴趣,想进一步了解慈济基金会(新加坡)内部是如何处理善款的。另一方面,我却也担心自己没有经验,会把事情搞砸。
在距离募款日只剩十天时,我太太居然确诊了新冠肺炎,她头痛、发烧、喉咙痛和咳嗽的症状样样来。看到太太不舒服的样子,我每天在做自我检测时,内心却是天人交战,我竟然不知道我想要看到检测结果的是一条线还是两条线。
当时我想,如果检测结果呈两条线,我也患上新冠的话,就可以理所当然不出席募款日了。负责协调的窗口负责人在了解我的情况后,也安排了多一位小组长以防万一。
所幸太太在募款日前的几天痊愈了,我也很幸运地没有染上新冠肺炎,看来这可能是上天的旨意,我也下定决心要尽力完成这次任务。
到了募款日当天,虽然早上只有十五位志工,可单单是填表格就花了不少时间。因为光是募款准证,每位志工就要在线上和纸上各填写两份,此外还有林林总总的表格,比如签到的表格,如果志工有领筹款的爱心箱,也须填另一张表格。
我把大部分心思都放在表格的处理上,因为觉得审计很注重文件,如果有填错、遗漏还是丢失都会可能会造成麻烦。感恩另一位小组长伙伴廖翠屏师姊,把我在叮咛时遗漏的事项都一一补上,也感恩竺秀钰师姊全程陪伴,真的安心多了。
我没有尝试过街头募款,所以要我开口大声向陌生人“讨钱”,是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但我看到志工们都很卖力参与,也听到一位师姊说因为疫情缘故,已经两年都没有参与慈济募款日,今年发现有举办就快快报名。
这时我想起网上看过的一句话:“只要你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既然别人都如此热心,那我也就硬着头皮,向民众打招呼募款。
但其实为有需要的人募款,真的没什么好尴尬的,所谓“信己无私,信人有爱”,在重复做多了几次募款动作后,心里的坎过去了,也就习惯了。
早段班安全地度过了,我跟着交通志工把筹款爱心箱送回静思堂,又把我送回早上的募款地点。我想,反正也来不及回家,不如就趁下午段班到来的空档前,填好和整理一些表格,那么待会志工集合时,就不会那么手忙脚乱。
下午段班才开始不久,我已迫不及待募款快点结束。我心想,平时周六下午明明一眨眼就过去的啊,今天的周六下午怎么有点度日如年呢?
不过当我看到身旁的资深师姊用柔和的声色,保持耐心与川流不息的每一位路过的民众打招呼时,我被这份柔和又坚韧的毅力打动,也因此打起精神坚持下去。我才体会到,原来志工选择出来付出,是可以抱着一份很用心、心甘情愿的心态的。
募款日的下半场结束后,翠屏师姊把爱心箱送回静思堂,我原本也想跟着一起去计算募到的款项,但真的“没气”了,原来站着一整天一直重复说话和鞠躬募款,是很费体力的。
这次参与募款活动,让我体会到几件事情。首先,我认识到慈济有很多活动可以参加,而参加后才会学习到平时没有机会尝试的东西;其次,募款时第一次和陌生人打招呼,会觉得不好意思,但做多几次后,心里的坎过去了就习惯了。
最后,我也深深体会到,志工把握因缘和用心默默付出的身影,会被看在眼里,成为值得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