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 曾美珍)
土耳其和叙利亚的大地震导致数万人罹难,慈济功德会(新加坡)于2023年二月中旬全面启动“驰援土耳其地震”募款项目,就在同一时间我收到物流公司DB Schenker职员谢晓嘉的来电,请我们安排到公司回收竹筒的善款,以给土耳其赈灾施援。
去年底,新加坡慈济第一次到访DB Schenker,举办企业公益推广活动,当时志工向数十位员工介绍了“竹筒岁月”故事和精神,并鼓励他们认养竹筒,小钱行大善。
负责接洽的谢晓嘉相当热心,但因为物流中心近来业务繁忙,难以投入更多时间办活动,因此我们安排在午休时段去回收竹筒。说实话,我当下不是很有信心,有些担心反应冷淡,但也跟自己说不要想太多,毕竟回收竹筒是每次到企业推广公益后的例常作业。
2月21日中午,林翠莲师姊、周民德师兄和我带着好些小竹筒,抵达DB Schenker用餐区作准备。一进入午休时段,员工陆续分批来享用午餐,林翠莲师姊抓紧机会,走向大圆餐桌,号召大家为这场国际灾难施援。
结果不少员工听了当场就掏钱捐款,有几位员工还豪爽地把50元大钞投入竹筒中,着实让我意外又惊喜。等候时,有位办公室职员带着两个溢满硬币的竹筒过来,也有一位厂房监工倒出零钱后,又再领多一个新竹筒。
大家的慷慨解囊让我深有感触,因为我在用餐区看到的大多数蓝领员工,可能是为了节省饭钱,身形壮硕的他们,饭盒装着堆成小山丘般的超大碗白饭,但用来配饭的菜肴只有很少,他们却愿意付出辛苦赚来的血汗钱,捐款给土耳其赈灾。性格内敛寡言的他们其实有着一副热心肠,我确实被感动了,眼角都流下开心的眼泪。
职员谢晓嘉听到回收善款时的热烈反应,也有些意外和感动。她告诉我,公司没有自己的食堂,之前要引入自助快餐贩卖机时,许多员工都请她尽量找价格在四元以下的午餐。他们许多都是从国外来到新加坡打拼,平常省吃俭用,现在却不吝惜地解囊相助,让她特别感动。
晓嘉也透露,其实在我们前来回收竹筒前,一些员工因为等不及,而自己到慈济人文青年中心投竹筒呢,没想到大家这么热心。
我想起一句老生常谈——“施比受更有福”。记得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是爸爸告诉我的,年纪还小我不明白这句道理的意思,于是,爸爸解释给我听:“拥有比较多的人,才可以帮助别人,因此,能帮助别人的人,比受到帮助的人更幸福。”
从DB Schenker员工的身上我体会到,不一定要拥有很多财福才叫富有,愿意分享付出,也能收获很多快乐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