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Telegram Linkedin | EN
教育人文

感受爱方能付出 慈青忏悔子过

孩子的过错,何其之多。年少不明事理的我们曾几次伤了父母的心?父母又多少次一再地原谅我们?2014年7月21日、24日及28日的“浩瀚父母恩”演绎校园读书会中,65名年轻学子在慈青校辅爸爸和学长姊的分享和导读中,重新反思对父母的无心之过。


 SG20140728 EDA LYC 003
透过「父母恩重难报经」的读书会,陈慧仪(中)忏悔曾经对母亲的声色不好,母亲每日在电话中的嘘寒问暖与关怀还当作是浪费时间。(摄 / 廖映淳)

孩子的过错,何其之多。年少不明事理的我们曾几次伤了父母的心?父母又多少次一再地原谅我们?2014年7月21日、24日及28日的“浩瀚父母恩”演绎校园读书会中,65名年轻学子在慈青校辅爸爸和学长姊的分享和导读中,重新反思对父母的无心之过。

第五轮的读书会主题是<子过>,顾名思义,就是孩子的过错。子过,可大可小,大的可以是当街为了钱财纠纷殴打母亲,小的可以是对父母的唠叨感到不耐烦。父母思虑重但疏于表达,而孩子往往觉得自己是对的,言行中较少顾及父母的心情。当年轻一代离家闯荡,家中两老却有了断不了的挂念。

当我们看过美不胜收的风景,但是回过头来,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是站在世界最高峰呐喊,还是有亲人的陪伴?是事业有成,还是一顿温馨的晚餐?“父母别无所求,只求儿女规规矩矩。”校辅爸爸陈昭云以一个父亲的角度,语重心长地向在座的学员说道。时光不重来,在外闯荡的我们,要及时孝顺父母,及时表达对他们的关怀。否则时光匆匆,一转眼我们可能已为人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或许已不在人世。

事无常 孝顺趁年少

陈昭云分享,他年轻时刚结婚不久,公司就要派他到印尼公干。为了事业,他决定携着妻子到印尼暂居,一去就是两年。这两年里,他不曾主动地打电话回家,也只在春节时回家。当时的他还不理解何谓父母心,而如今当上爸爸后,才发现其实父母要的只是了解孩子在做些什么。“我们不应该以‘说了你也不懂’为借口,不告知父母我们的行踪,而是应该让他们理解,唯有如此,父母才能放心、放手让我们去闯荡。我们甚至能带动父母一起去做他们想要做的事,让他们满足自己的心愿。”

慈青李俞慧每天都能见到父母,所以常视为理所当然。亲子话题总离不开父母的嘱咐,发生争吵也是难免的。“之前总觉得父母比较固执,不过现在每每有意见不合的时候,会先顺从父母,之后再慢慢地沟通,让父母也了解自己的想法。”

萧宏倡学长分享了一段他和他哥哥的故事。他哥哥从小就不听父母的话,还在外结交不良朋友,是个小霸王,搞得全家都怕了他哥哥。他哥哥长大后,在工作上遇到人事问题,精神状况亮起红灯,爸爸也为此到处寻医。“哥哥现在状况很差,你做弟弟的看可以帮哥哥什么就尽力帮。”他的爸爸流着眼泪说。萧宏倡牢记这一幕,惊觉原来父母的心,永远都是为了孩子。

慈青陈少洪对“子欲养而亲不待”也有深深的体会。他的爸爸在外工作,常常不在家,他因为调皮,常常受到妈妈的管教。“那时候却一点都不爱听,‘反将怒目向母看’。”两年前妈妈逝世,永远地离开自己,留下的只有思念和悔恨。陈少洪的姐姐陈慧仪也忏悔自己曾经对妈妈声色不柔和。“我是家里第一个出国念书的孩子,来到新加坡后,妈妈常常很挂心,每天都要打电话嘘寒问暖。可是我却忙于学习和课余活动,把她的关怀当做是浪费时间,有一次在电话中发脾气,扣下电话的那一刻才觉得后悔。”当时陈慧仪立刻打电话回去,诚心对妈妈说了一声“对不起”,而妈妈只是对她说:“傻孩子,需要道歉的吗?”

开心门 知返归于爱

“有谁认为自己已经足够成熟?”在学院生(JIPOS)读书会场次开始时,导读者吴宣仪学姊的一个提问,让昏暗中的全场显得更加寂静。

不同于很多幸福的家庭,吴宣仪的的父亲嗜酒,父母虽然生活在一起,但感情不合,常常吵架。面对时常发生的家庭纠纷,当时只有十一、二岁的吴宣仪可以做到的实在有限,“我宁肯放学后和学校的一些叛逆的坏孩子为伍也不愿回家。”慢慢对家庭产生厌恶的她,曾经把自己家庭的不美满怪罪在母亲身上,还对母亲出恶语,母亲甚至因此差点要跳楼自尽。随后,父亲嗜酒的毛病愈演愈烈,常常对母亲拳脚相加。吴宣仪开始转而保护母亲,还因此报警,当时家庭笼罩在紧张的氛围中。

2005年,吴宣仪的阿姨林翠莲帮她报名慈青营队。此时还是叛逆少女的吴宣仪对此非常反感,但碍于阿姨的面子还是硬着头皮参与。然而她却坚持要穿短裤,不守营队的着装规范,对于称呼队辅“爸爸”、“妈妈”也很抗拒。她就像一只小刺猬,不愿接受别人的关怀和拥抱,但在营队一个关于《父母恩重难报经》的环节中,却让她大受触动,一时哭得像个泪人,陪伴的队辅拥抱她时,吴宣仪终于感受到了拥抱的温暖。

吴宣仪的心门渐渐打开,也找到了自己人生努力的方向——修读心理学。“通过心理学可以去了解为何自己的父母亲会变成现在的样子,也可以尽自己的努力去寻找解决的办法。”她十六岁时曾对自己说:“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是要能够保护父母和家庭的人。”她很感激自己生在这样的一个家庭,因为这样的背景,心理学毕业、同时也是慈济职工的她,可以去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SG20140724 EDA YZH 003
导读完毕「父母恩重难报经」后,再通过「闻、思、修」让不甚了解经文的慈青更明白内容,或是应用在生活中。(摄 / 余政辉)

SG20140724 EDA YZH 013
志工陈昭云当爸爸后,才发现父母的要求不多,只想了解孩子在何处?做些什么?「我们不应该以『说了你也不懂』为借口,而让他们不放心。(摄 / 余政辉)

SG20140721 EDA LYH1 004
萧宏倡在读书会上分享一段他与哥哥的故事,性格叛逆的哥哥伤透了父母心,可是他们并无放弃,对哥哥的爱依旧不减,心心念念总是牵挂着孩子。(摄 / 连雅慧)

SG20140721 EDA YJX 016
李俞慧(左二)每日可以跟父母见面当成理所当然的事,意见不合难免有争执。了解父母恩重后,现在会采取先沟通的方式,让他们多了解自己的想法,相处得更加融和。(摄 / 叶进兴)

SG20140728 EDA ZZH 006
吴宣仪来自不美满的家庭,对自己的成长环境产生厌恶,自加入慈青团队后得到很多人的关怀而逐渐改变。修读心理学的她也领悟到改善家庭的方法,毕业后投入慈济当职工,希望可以去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摄 / 周正浩)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