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新芽助成长 慈济筑梦想
“之前我的数学考试只有8分,也的确想放弃数学,但在母亲的支持和姐姐不断辅导下,在今年小学离校考试(PSLE)成功考获B。”从8分到B等,小六毕业生库赛里(Qusyairie Shah)含泪分享自己的备考经历。
“之前我的数学考试只有8分,也的确想放弃数学,但在母亲的支持和姐姐不断辅导下,在今年小学离校考试(PSLE)成功考获B。”从8分到B等,小六毕业生库赛里(Qusyairie Shah)含泪分享自己的备考经历。
居家医护现场,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接触往往更加“零距离”。“进到家里,病人变成是一个人,背后是一个家庭。你看到病人的生活环境,更能设身处地,思考怎么样才能够真正地帮到他。”医生何欣芩说道。
肾友刚开始接受洗肾治疗,不适感不仅仅局限于生理上,心理上遭受的挫折和不被理解同样让人难受,也因此每一回访视都是一次宝贵的机会,在时间和接触有限的情况下,访视员力求把握好每次会面,以尽可能深入和针对性地提供支持。
辛苦工作了大半辈子,在黄金岁月享受悠闲生活,是多数长者对晚年的期待。在佛教慈济中医义诊中心(红山)作志工何苏妹和顾玉好,更希望能把握人生余下的时间,终身学习,回馈社会。
在教育工作者戴钰郿的生命经验里,教育是翻转家庭和命运的必备资粮,因为自己有了成功的经验,所以在杏坛生涯中,看到资源较少的孩子遇到困境,她会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更期许学子透过学习,将知识转成智识,功能化成良能。
在万礼火化场仪式厅的告别式会场,没有泪流满面的沉重悲痛,反而洋溢着平静祥和的气息。对慈济志工王碧莲的儿孙来说,这一天是两年漫长岁月后的“告别”。追思的人群里,却意想不到出现三位带着白玫瑰的年轻人,他们特地来向王碧莲致意,并对她的儿女道感谢……
“吃肉肉对我们的身体不好!如果我们吃了鸡妈妈,小鸡就没有妈妈,会很害怕!”两位小蔬童从出生就开始茹素,今天更勇敢站上舞台推素、劝素,因为小朋友只有一个单纯心念,就是希望动物不再受伤害。
两年多的疫情马拉松赛中,护理人员始终没有退场,身心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三名全职护士在工余仍投入志愿服务,行善分秒必争,因为她们相信“换一个工作方式就是休息。”
患有先天智能障碍的女儿和身为照护者的太太接连染疫,太太甚至一度病危,家中顶梁柱黄财福咬牙告诉自己:绝不能倒下!这一家人坚强克服逆境的故事背后,有爱的奇迹,也凝聚了很多人的关怀和祝福。
常言:“人生七十才开始”,用这句话形容资深志工黄国良,再贴切不过。虽然他67岁才加入慈济,72岁受证慈诚,黄国良却没有浪费时间和生命,余生与慈济同行,把握每一次付出,带给照顾户心灵资粮,也给志工留下好榜样。
劝善容易,劝素难。林华珍的秘诀是——从每天一餐做起,营造“蔬适圈”。她每周坚持为一家公司的十二名员工提供美味营养的蔬食午餐,至今已累积近两千个便当,更有员工因此改变对蔬食的刻板印象,也向身边人劝素了。
一句“对的事,做就对了”,身为总务组一份子,陈清水总是全力承担,十多年来从打包物品到布置场地,默默成就一场场大型活动,结下无数好缘。如今身影不再,形象仍然清晰,他树立的人品典范也将永远烙印在慈济人心中。
对多数人而言,工作占了我们人生的大半时间,也是我们服务人群的具体实践。来自南印度的物理治疗师维诺,落脚狮城,加入慈济,八年来见证着志业规模的扩展和深耕,同时也一步一脚印,成就了自己灵性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