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活泼慈少营 挥洒青春秀出自己
今年慈少班最后一次课程很不一样,有植物园的户外体验,亲近大自然体悟自我;有发挥团结的探索游戏,同学不怕挫折再出发。每位慈少在这里尽情挥洒青春,展现自我的风格!
居家医护现场,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接触往往更加“零距离”。“进到家里,病人变成是一个人,背后是一个家庭。你看到病人的生活环境,更能设身处地,思考怎么样才能够真正地帮到他。”医生何欣芩说道。
来自台湾的亚洲华人医务管理交流学会,前往湖畔全科医疗诊所参访交流,以深入了解新加坡基层医疗制度现状,以及全科医疗诊所在社区的角色,特别是在基层医疗服务和预防性医疗护理等方面的作用。
辛苦工作了大半辈子,在黄金岁月享受悠闲生活,是多数长者对晚年的期待。在佛教慈济中医义诊中心(红山)作志工何苏妹和顾玉好,更希望能把握人生余下的时间,终身学习,回馈社会。
近年来新加坡的肾衰竭发病率未见减缓,政府和民间组织紧密合作,为肾友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和关怀。慈济从补助洗肾费到全人关怀,从启动居家护理到筹建洗肾中心,逐年加大支援力度,且看这十七载的学习和服务历程。
哪些肾衰长者不适合接受洗肾治疗?若长者选择不洗肾,还有什么其他医疗护理方案?要如何兼顾病情疗护和晚年生活质量?且看盛港综合医院高级肾脏专科医生杨丽茵、肾脏专科医生郑绥平一次解答。
在洗肾与不洗肾之间,有没有其他选项?对于罹患多重疾病、身体衰弱的年长肾友来说,选择不洗肾,但接受保守性治疗,尽可能地留在社区和家中终老,可能会是长者心底“想要”的晚年生活选择。
两年多的疫情马拉松赛中,护理人员始终没有退场,身心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三名全职护士在工余仍投入志愿服务,行善分秒必争,因为她们相信“换一个工作方式就是休息。”
对于高龄卧床者,口腔疾病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机构型牙科往诊服务在新加坡并未普及,慈济自2018年11月增设相关服务项目,新冠疫情期间虽一度暂缓,但幕后团队合心克服外在考验,积极为弱势群体进行筛检初诊和卫教推广。
2022年3月26日,慈济基金会(新加坡)和新加坡红十字会合作,在位于巴西立的静思堂举办2022年首次的社区捐血活动,反应踊跃。共有125位善心人士前来登记响应,成功募得100袋血。
湖畔全科医疗诊所虽然没有像医院抗疫第一线那样,经历与病毒直面厮杀搏斗的惊险,但抗击疫情的两年来,诊所在社区里肩负先行把关的角色,承担分流、采检与转诊任务,长期照顾、救护高龄慢性病患者,在力所能及下,协助守住新加坡的医疗量能。
在新冠病毒与人类的战役中,始终坚守第一线的是医疗工作者。两年来他们仍未松懈,尽管疲惫,仍用心守护生命、守护健康。2019年投入湖畔全科医疗诊所服务的陈俊耀医师,总结两年疫情以来的工作点滴——对的事情,做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