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Telegram Linkedin | EN
教育环保

学院生环保新兵 理论与实践合一

2011年11月2日下午,新加坡慈青受邀到南洋理工学院,为“社区服务”(Community Service)课程的23名同学进行一小时的慈济及环保志业简介。“社区服务”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而其中一小时的实践是在11月13日上午到慈济红山(Redhill)社区环保点参与资源回收活动。


"SG20111113-EDA-ZYC-021.jpg”
大家组成小组前往组屋区去回收物品,当看到很多回收资源其实都还很新时,深刻体悟到不该随意浪费资源,造成地球的负担。摄 / 张佑成

2011年11月2日下午,新加坡慈青受邀到南洋理工学院,为“社区服务”(Community Service)课程的23名同学进行一小时的慈济及环保志业简介。

“社区服务”是该院工程系同学的选修科之一,目标是希望通过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让同学了解和体会为社区服务和贡献的意义。此学科有七小时的理论课及八小时的实践,而其中一小时的实践是在11月13日上午到慈济红山(Redhill)社区环保点参与资源回收活动。

及时付出多分享

慈青团队入校园说环保,缘起于9月15日南洋理工学院师生到静思堂的参访。通过“我们的新加坡梦”学院论坛(“Our Singapore Dream” Polytechnic Forum),60位理工学院师生亲临静思堂了解慈济如何落实“社会慈善”。当时其中一位领队老师,即“社区服务”学科的负责人李慧玲讲师(Adeline Lee)听了慈济志工王威勋(济弘)分享的环保课题,以及看了大爱感恩科技的再循环纺织品后十分赞叹,因此希望将慈济的环保理念带入课堂中和更多同学分享。

“当你能够付出时,请别犹豫。(While you can, do contribute)”陈惜枝(慈惜)师姊一边介绍慈济的缘起——三十位家庭主妇和竹筒岁月故事,一边分享慈济志工在慈善、医疗、教育、人文志业的无私付出,“苦难的人走不出来,有福的人就应该走进去。”

接下来,慈青学长陈荣光(诚彧)在分享前首先展示了堆积如山的宝特瓶照片,强调及时环保的重要性。他呼吁:“全球已在今年十月底突破70亿人口的大关;每五秒钟就有一名孩童因饥饿而死,我们能做的就是学习减少资源的浪费。”另外一位该院讲师,同时也是慈济志工的李文光师兄在开场前先“幽自已一默”,表示从前上过他的课的同学们一定很不好受,但参与慈济环保活动后心他的心境改变了。“从前暴躁的脾气改变了,改善与家人、同学的关系。未参加慈济前周末都赋闲在家,现在每天都很忙,却忙得很欢喜。”

对这一小时的课程分享,李慧玲讲师认为播放影带的环节能吸引年轻人的兴趣,因为多媒体带来的视觉震撼较大;另外,陈荣光学长随身携带环保餐具,对她来说是很好的示范。“我期许同学在参与资源回收时不只是捡垃圾的身体劳作,更重要的是背后的环保价值。”她分享道。

放下身段学分类

到了11月13日,超过20名来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就读电子、通讯与电脑工程系(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and Computing Engineering)二年级的同学。在天刚亮的星期天浩浩荡荡地来到了红山社区环保点。他们不是来参观或出游,而是为了亲手去做环保。

“以前做环保,通常只是收集回收物,并没有认真地进行分类。”印裔同学惹丝玛(Reshma)分享道。动手分类让她对环保有更深入的了解,比如如何将这些平日人们当作垃圾的物资进行分类,变成“黄金”。“能够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回收物换得的善款又能帮助需要的人,何乐而不为?”

同学们也随着慈青,挨家挨户去回收物品,学习到面对居民时,要保持礼貌和耐心,也随时抹上慈济面霜——笑容。由于大多数同学都是第一次参与,刚开始时会感觉有些别扭,但为了保护环境的责任,一次生二次熟后,就逐渐突破内心障碍。

当天活动也有不少巫裔同学参与其中。其中玛蒂安娜分享:“我看到很多回收物其实都还很新,体悟到人们其实不应时常花钱去买新的东西,除了是种浪费,也会制造很多不必要的垃圾。”环保除了把物资再循环(Recycle),其实减少使用(Reduce)和再使用(Reuse)也是非常重要的环保动作。

慈济的环保活动是“社会服务”学科实践环节的其中一个选项,被询及为何会选择环保活动时,李元仅同学毫不犹豫地回答:“因为我觉得它很有意义!”

李元仅听了上周的讲座后,犹如醒觉过来,认为做环保刻不容缓。他本来就很想做志工,所以就加入慈青做环保的队伍。他相信,个人的力量虽小,如果可以启发到更多人的环保意识,一起来投入的话,那股力量就很大了。

由于这次的因缘殊胜,红山社区环保点比平常多了很多人。对于当天协调之一的毕业慈青徐鸿业而言,虽然刚开始有些混乱,但在其他伙伴的互相补位下,还是把活动圆满地办成了。他也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去接引更多年轻人的力量,一起为地球付出一份力量,打造更美好的居住环境。

"SG20111102-EDA-LZQ-002.jpg”
11月2日的「社区服务」(Community Service)课程中,陈惜枝(慈惜)师姊以介绍慈济缘起和述说竹筒岁月的故事掀开讲座序幕。摄 / 林振泉

"SG20111102-EDA-LZQ-014.jpg”
促成慈青团队走入校园说环保的李慧玲讲师(左)是「社区服务」学科的负责人。她之前与学生到静思堂参访后,对于慈济的环保志业十分赞叹,因此希望将慈济的环保理念带入课堂中和更多同学分享。摄 / 陈荣光

"SG20111113-EDA-ZYC-011.jpg”
印裔同学惹丝玛(Reshma)(右一)觉得动手将资源分类让她对环保有更深入的了解,比如如何将这些平日人们当作垃圾的物资进行分类,变成「黄金」。摄 / 张佑成

"SG20111113-EDA-ZYC-034.jpg”
慈青向首次前来做环保的学子,解说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做环保,鼓励大家用行动来为地球降温。摄 / 张佑成

"SG20111113-EDA-ZYC-023.jpg”
南洋理工学院学生们用实践的行动与慈青们一起做环保,加深先前静态课程的印象。摄 / 张佑成

"SG20111113-EDA-ZYC-026.jpg”
南洋理工学院学生之一李元仅听了上周的讲座后,犹如醒觉过来,认为做环保刻不容缓。他本来就很想做志工,所以就加入慈青做环保的队伍。摄 / 张佑成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