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用耳朵;听,用眼睛。
李寿全老师创作的歌曲,有一幕幕影像,有人和大自然的对话,比如他写下的印尼红溪河。
流水长河般的旋律,从1976年流向2002年,铺陈出一段沉重的城市发展史。他写河流遭受污染,也写人心互相猜忌。歌曲录完音的那天,他蓦然回望自己家乡的基隆河和淡水河,心想:“怎么写到印尼去了?大概是我们的台北还不太需要这样的歌,反而在慈济世界里,有这样的故事题材能写成歌。”
遍地垃圾、水涨为患、民生艰苦的红溪河,经过雅加达政府和慈济携手努力下,以抽水、清扫、消毒、义诊和援建大爱村“五管齐下”,整顿红溪河,并协助河边贫民开展新生活。“我相信,这应该是历史上重要的事。” 李寿全遂以《永远的红溪河》记下这一段美谈,反复吟唱:“留给我们的孩子一条清澈的河流......”
一程山水 一程歌
近三十年的音乐人生涯,李寿全为潘越云、蔡琴、王杰、王力宏等歌手制作过许多脍炙人口的专辑,也在音乐创作中,不断观照着台湾社会变迁的失落与希望。1985年他连同港台和新马的六十多名歌手一起演唱公益歌曲《明天会更好》,为世界祈愿爱与和平。
1995年,李寿全初识慈济,写的第一首慈济歌曲就是慈济大学校歌,还热心地找印刷厂录制了一千个卡带送给首届医学生,之后陆续为慈济医院写了《田中央的大病院》和《盘山过岭》,以及《爱洒人间》、《爱与关怀》,经藏演绎的音乐如《清净.大爱.无量义》、《法譬如水》等等。
堪为其创作标杆的《盘山过岭》,这首九段36句的闽南语歌曲,传唱着早年证严上人领众在偏远的“后山”花莲创建医院的艰巨历程。李寿全并未有缘同行,这一番揣摩意境、斟酌辞句,并不容易。
“像把慈济语汇‘填’进去”般工整但缺乏情感,李寿全第一版呈于上人的歌词,上人未有置评,反而为他细数当年慈院环境、觅地波折、募款辛苦、落成欣喜等往事。
从花莲回台北的路上,看不尽的山水有情,闽南语“盘山过岭”四字突然闪过脑海。“对了!隔着山,求医路迢迢,就是盘旋而上、盘着山的感觉!”他还联想到幼年时住九份矿坑,村人三更半夜把门板拆下来送病人翻山求医的情景,于是自然而然写下了“为着亲人的性命,三更半瞑扛咧行”。
印象里慈济人曾领着会众去到工地,满怀期待地指着预定地说:“咱要在那起病院”、“咱要在那起学校”……他决定用慈济人的语言,写慈济人的歌曲。
当情景交融,李寿全以“民谣史诗”娓娓道来的笔触,赋予轻柔婉转的旋律,果然引起很大的共鸣。
“上人再看到歌词时,笑说‘我做15年的事情,你一句话就说完了。’”在创立医院之前15年,上人克难地每两周力行义诊为乡亲拔苦,浓缩成精简歌词“一礼拜两摆十五冬,起病院是心内的央望”。
李寿全说:“虽然轻描淡写,但仔细去想,真是很大的事情啊!” 更重要的是“我没有浪费、辜负这个好故事。”
独乐乐 不如众乐
2012年4月28日,李寿全趁工作之便,莅临新加坡静思堂主讲人文讲座,与两百名志工会众们分享创作心得。首首耳熟能详的慈乐飘扬,层层创作心路仿佛又让大家重温四十多年走过的慈济人间路。
盘山过岭的意境,既是盖医院的甘苦谈,也是上人“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愿以及弟子们“誓愿追随”的坚定,最后一连九句“慈济人对师父走”,众口齐声,就是李寿全内心震撼的频率。说到头也不回的往昔,“这份师徒的微妙情谊,你看,画面真美!”
随师的因缘弥足珍贵,李寿全总是善于捕捉师徒之间的互动细节、画面、语言、情感,珍藏在心中沉淀……“做完一支音乐,我就把它和上人法相放在一起,把它和上人的步履节奏放在一起,把它和慈济人的身影放在一起,如果是相合的就是对的,不相合就不行。”
一次为《无量法门》作曲,他苦思良久无果。或许日有所思,夜里梦见自己跟上人顶礼,上人转身拂袖而去。他惊醒过来,去到工作室拿起吉他弹唱,案头那32字法华秘要、慈济精神原点——“静寂清澄,志玄虚漠……”,格外流畅地谱出旋律。“奇妙的是,这种旋律不像是我平常写的。”经众人虔心唱诵,连他自己也被摄住了。“是我写的没错,但这不是我能完成的事情。”
“文字决定了一首歌的内涵,配上音乐是让它更触动人心。”因此他会一遍遍把文字念顺、唱通,找到最适切的旋律,“要让它很容易被唱,越多人唱越好。”他在创作里永远为歌者留一席之地,不炫技也不求表现自我,一切回归“言为心声”的朴素。
去年台湾《法譬如水》经藏演绎,近三万慈济人历时半年彩排演练,每每想到志工们要经过多少次互相配合才能达到“眼到、手到、心到”的庄严道气,让李寿全感动和感佩不已。
“我一直觉得,只要慈济人围在一起,说这里要盖静思堂,静思堂就盖起来了,那边要做什么事,就做起来了。慈济人善的力量,就是如此美妙。”
“我爱这个团体,爱上人。就算到了海外慈济据点,也好像回到家里一样。”他特别为海外慈济人写了一首《飞越地平线》,以千里共明月,寓意师徒心贴心。
虽拥有音乐天赋,李寿全诚恳地说:“其实这没什么值得炫耀,反而是一个人真正努力去做,才是比较需要我们去肯定和赞叹的。”他自谦无法像志工们精进地募款、赈灾和办活动,为慈济写歌是分内能做的事情。
时光流逝无声,一首歌终将融入生命底蕴。
当音乐人遇上慈济,把自己缩小再缩小,用细腻感悟,去贴近上人轻不留痕的步履,去贴近一众静思弟子毅然追随的心志,藉音乐把更多人凝聚在一起。
当音乐与生命对话,似乎没写满的歌曲,好像还留着呼吸的空隙,让咏唱的人继续把绵绵密密的大爱,谱写进自己生命的乐章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