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身也是实业家,加入慈济前参加的企业交流会,一般上谈论如何扩大企业版图;但今晚很不一样,我们聚在这里学习怎么舍,怎么付出我们的爱心。”慈济新加坡分会的执行长刘瑞士与席间171名新、马、印等国的实业家和志工分享。
炎炎七月,印尼分会、雪隆分会、巴生支会三地实业家和志工,共约百人远道而来,护持2012年7月22日由新加坡分会举办的“聆听爱的声音”人文音乐会。值此殊胜因缘,新加坡分会特别在21日晚间,于静思堂筹办一场实业家交流会,广邀本地八十多名实业家前来共聚,分享慈济人间路。
刘瑞士热忱地欢迎十方菩萨云来集。他表示各国的慈济实业家在侨居地不仅发挥了经济社会功能,他们在慈济的付出,也让志工得以更平稳、踏实地推动志业。
去年上人轻轻一句话,刘瑞士听进心里,让他舍下事业,“世间财赚不完,要赶快回来投入志业”,而全心全力地接下执行长的重任。通过证严上人的智慧启发,更多实业家在慈济活动中见苦知福,从而做到知福、惜福、再造福,增长了慧命。
化仇恨为大爱
舞台上,印尼分会副执行长郭再源、印尼大爱台台长陈迺士、印尼分会荣董召集人石毓达、雪隆分会实业家组长董秀美、新加坡分会实联会召集人沈喜洲和王威勋六人并列而坐,在主持人的提问中亲切地展开对谈,分享慈济感悟。
新马印三地同样是多元种族、多元宗教的国家。然而在上世纪八、九零年代的印尼,每每社会动荡时,生活窘困的民众很容易在煽动下,向经济地位较宽裕的印尼华人发泄不满。1998年全球金融风暴和2002年雅加达洪灾,重挫印尼社会。刚认识慈济不久的大实业家郭再源,号召了一群实业家赈灾济贫,并与政府合作治理红溪河贫民窟——抽水、清扫、消毒、义诊,再建立大爱村,通过迁居、职训和教育,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当地民生和生活素质。
“我2001年回台见上人,对慈济印象非常深刻。回到印尼,想做慈济、要做慈济。”郭再源分享,当时 证严上人慈示印尼暴动并不是源于种族歧视,而是贫富悬殊太大,“要用爱化解仇恨”。他因此牢记心中,完成大爱村硬体建设后,更关注人文软体的培养,“孩子们好好接受教育,变得更有信心和希望,和以前不一样了!”
红溪河的治理和大爱村建设,不仅成为当地实业家回馈社会的最大项目之一,也广获政府高层认同,成为很多慈善单位参访观摩的“模范村”。
与郭再源相交二、三十年的陈迺士,见他全力投入慈济志业,深受感动,在其鼓励下承担了大爱村学校的筹备工作,随后又接任印尼大爱台台长。陈迺士谦卑地说自己出身商界,对教育和电视台一窍不通,所幸“在慈济大家庭的帮助和支持下,一步步学习”。2003年7月学校启用开课,2008年8月印尼大爱无线电视台也顺利开播。
“印尼华裔多数不谙华语,慈济在印尼的所作所为,虽有华语报章在报导,但不为一般人所熟知。”为了让大爱清流融入主流,陈迺士表示印尼慈济人几经辛苦,终于申请到最后一张电视台准证,去年九月电视台还租用了卫星,民众只要装上小耳朵就能收看。
陈迺士分享,广受观众好评的〈大爱剧场〉,以台湾剧集配上印尼语配音或字幕,当翻译公司在得知慈济的精神理念后,也愿意收取优惠价来共襄盛举。该电视台也提供了很多优质儿童节目和环保节目,让孩童和家庭主妇从中受益,从而带动家人环保意识。
造福与造业
郭再源形容,认识慈济是“人生一大转折点”,做慈济的法喜使他心灵充实,不同于以往商业应酬上的享受。
当年亲访红溪河贫民窟,眼见村民喝乌黑的脏水,每天天还未暗就有无数蚊虫滋扰,郭再源深深体会了印尼社会底层生活的艰辛。走入这种贫富悬殊的现象中,才能“让实业家了解,让他们懂得如何去互动。”
“何况,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社会安定祥和,才会有平稳向上的经济发展。”这几年来感受到印尼人对华人的态度转变,郭再源表示:“慈济变成一股带动的力量,大家学习慈济怎样去回馈社会。”
“阿源师兄(郭再源)是我生命中的贵人。”印尼分会荣董召集人石毓达曾经烟酒赌博样样专,当年事业稳定后,他多出了很多时间和金钱,于是全都用在发展不良嗜好上。经郭再源的分析提醒后,石毓达明白到因缘果报。投入慈济后,他找到了精神依归,从错误中反省回头。“简单就是福!”
“这里赌博输掉的钱,如果拿去做慈善造福,一边是造业一边是造福,我也不会太笨吧!” 石毓达寥寥数语,引来哄堂笑声。
雪隆分会实业家组长董秀美,家境富裕、家庭美满,外人看来幸福,但她说自己以前“不满足,不开心,有很多欲望追求。” 对先生和孩子诸多挑剔,夫妻吵架,打骂孩子,经常在家中上演。直到董秀美加入慈济后,参加访视,亲身见苦,震撼的发现“我何德何能,享有那么多的美好,却还有那么多人在受苦!”她开始学习珍惜自己的所有,学习包容和感恩。
如今她与林孝式师兄负责带动雪隆分会实业家。她表示在幸福的马来西亚要接引实业家不易,感恩有本会举办的静思生活营,让实业家们有机会回台看看慈济在全球的志业推动,从而学习做一个真正的富(富有)贵(高贵)之人。
茹素去习气
近年来,在新加坡慈济人的积极接引下,不少实业家从善门入慈济,投入大爱园游会、年饼月饼义卖、喜乐之家疗养院关怀、人文音乐会等等活动。实业家们难行能行,在百忙中拨冗接受培训,并投入于在四合一架构运作中,有些也已经受证慈委。
“2007年被‘骗’到台湾去”,如今每年回台四、五次取经的实业家总召集人沈喜洲,欢喜地分享这一路的成长。“起初我从环保做起,了解到世间四大不调和教育下一代做环保的重要性;再从新芽家访活动中了解社会底层的苦处;而参加捐血活动,让我了解一包血可救三人。”
在公司里,沈喜洲也收起了“一指神功”和坏脾气,落实“爱的管理”,以尊重、感恩和包容的心态对待客户和员工,并实施利润分享计划,自此公司业绩蒸蒸日上,他和太太两人也得以投入更多心力做慈济。
加入慈济后,沈喜洲感觉更轻安自在,因心念清明,在公司的决策上,更能做出明智的判断,使事业一帆风顺。
另一名召集人王威勋分享入慈济后,改变了习气和与家人的关系。以前他因生意应酬常常饮酒夜归,家中师姊也因此生起烦恼心,在家中借酒消愁。
王威勋幽默地分享自己茹素的三部曲——起初他在环保讲座中主讲素食环保,有感自己一方面宣导茹素,一方面大块吃肉,实在太虚伪,所以不再吃肉,然后不食鱼,最后也不吃虾了。17个月后,2008年5月发生四川地震和缅甸风灾,有感于上人的号召,他发愿要生生世世茹素。茹素初期,王威勋担心在商业应酬时造成他人的不便,但克服心理障碍后,他坦白承认自己是素食者,不但得到他人的谅解甚至也愿意配合一起素食。“这样一来,也影响到周边人开始吃素。”
交流启爱心
“他们都是成功的企业家,但都那么放下身段,做了那么多。”新加坡实业家黄重源和太太何廷珠,表示在这次交流会中获益良多。太太何廷珠第一次参与慈济活动,她分享上人开示中的“沉迷于美食,追求物质……”就好像在说她,让她觉得惭愧,反省着要克制自己的欲望。
佛教徒黄重源原本以为,为佛像装金身、持咒念经就是完成本份,回台湾参加营队后,发现“原来佛教走的是菩萨道,要走人人群,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事。”
返国后,黄重源在实业家朋友沈森平的陪伴下,承担起常月捐血活动的司机岗位。“我做得很开心,觉得是给别人方便。”他在访视中也看到了慈济志工的耐心和爱心,有时碰到尚未回家的照顾户,志工们都愿意等待。
黄重源从沈森平身上见证了改变,刚强不再,声色柔和,身体力行当志工。“他是很好的榜样!我要跟着他,向他学习。”黄重源感恩自己遇到善知识,让他不再懵懂地活着。已茹素两周他表示感觉良好,而且会持续下去。
接受沈喜洲师兄邀请而来的郭福春,坦言自己正逢事业低潮期。他听了交流分享后,感叹自己也染上一些不良习气,并且明白到自己要努力改变,重新出发。“希望事业好转后,我要回来投入慈济。”
一席温馨交流会,新、马、印三国四地实业家聚集一堂,见证了“富贵学道并不难”。翌日,马来西亚团队也参访了新加坡两所医疗志业体。
近年来新加坡实业家多次到印尼和吉隆坡见学,而第一次作为地主国,新加坡慈济人怀着“欢迎远方家人回家”的心情,从桌上茶食到舞台布置,都用心地营造了富有人文的情境,并呈现了奉茶仪式和《人间有爱》手语表演,希望让大家感受一份馨香淡远的喜悦。
巴生支会慈济委员陈丽珠借此人文音乐会的因缘,邀约了七名家人同行,其中包括了她的干爹张亚礼。张亚礼加入慈济会员十多年,却屡屡婉拒回台寻根的建议。交流会中听闻实业家们分享“难行能行”,让他感觉收益良多,也立下今年想要回台多了解慈济的心愿。
始于1995年的实业家静思生活营,每年举办三次,接引海内外实业家深入了解慈济大爱精神,静思生命的价值。证严上人期待人人发心立愿为社会人群付出,善心善念须日日持续和增长,“知道人生除了事业,还要加上志业,要回归人本的精神、关怀天下事,而体会这关怀天下的重要后,也明白一切还是要从自己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