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Telegram Linkedin | EN
综合

以法耕心田 研习营提升教育团队凝聚力

2012年11月17日,台湾教育团队莅临慈济新加坡分会,在静思堂举办了半日的志工研习营《志工心.菩萨行》。316名慈济教联会老师、教育志工、四合一干部与同仁踊跃参与,希望借此提升慈济人文精神理念、使命,并期待大家以法耕心田,体悟真义并且力行善道。


"SG20121117EDA-XJS-007”
慈青团队带动活泼的团康,让大家在研习营开始前先来个热身。摄 / 许景盛

2012年11月,台湾教育团队莅临慈济新加坡分会,三天行程中除了举办亲子讲座和校园讲座,17日更在静思堂举办了半日的志工研习营《志工心.菩萨行》。

316名慈济教联会老师、教育志工、四合一干部与同仁踊跃参与,希望借此提升慈济人文精神理念、使命,并期待大家以法耕心田,体悟真义并且力行善道。

用爱陪伴孩子

台湾教育团队一行六人,都是资深的教联会教师或慈济教育志业同仁,他们以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人文涵养,引导与会者进入生命教育的殿堂。

台湾教育团队首先指出,教育并非立竿见影的工作,而是一项长期陪伴工程,少不了人与人之间的人文化成。每个阶段的教育都要强调本分与使命。一个人唯有了解本分,才能勇于承担社会使命,懂得“自爱而不自我、自律而不自是、自信而不自大”。

教育即是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否则生命方向一旦脱轨,则要花费更大的心力,才能调整过来。因此教育孩子要从根本开始,慈济的教育志业从幼教直到大学,使学生们在爱的教育下,一路长大成人。

父母对于孩子的人格塑造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若亲子沟通不良,孩子的教育工作也会受到影响。任教于台湾师范大学的余丽卿老师,透过金字塔游戏,让大家了解遇到沟通障碍时就该转念,改用“爱的恰恰”去面对。“两个人想法不同时,要一进一退,用爱来共同协调相处,就能维持良好亲子关系。”

余老师曾一度与孩子出现负面互动,然而在陪伴孩子成长的同时,她不断自我调整,渐渐学习到怎么写好一本自己的育儿经。余老师分享了教育三个孩子,颠颠簸簸的心路历程。她的大儿子贴心懂事,但后来见妈妈只注重成绩,愤而离家出走;二儿子是火爆浪子,让人敬而远之,也让她伤透脑筋;小女儿则曾一度患上忧郁症。尽管如此余老师学习用等待的心,用爱来陪伴。如今孩子们都找到了各自的人生定位,更有自信地活出自己。

“父母是孩子的模,老师是学生的样,要用好模样去教育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余老师表示应尊重独立个体,孩子之间不要相互比较,遇到困难学会放下,不能放下时就学会放手,用祝福的心学会等待。

福田用心耕

承担了台南区人文推广合心团队的庄瑞珠老师,非常注重境教。她和大家分享了每一种静思人文产品背后的深刻意义——即为推广“净化人心、提升心灵、缔造祥和社会”的理念而存在。“我们不是推销产品,而是推广,要把产品背后的法传递出去,因为每种产品的制作缘起和过程,都有法存在。”

有三十年教学经验的吕美云老师,在1992年加入慈济教师联谊会之后,就一直在教育和人文志业付出。她除了是各个读书会(含荣董、企业、社区入经藏法绎、电子书)的导读人之外,也是多项活动的主持人。

证严上人的教育理念不只在学校内,更是不分年龄和社会背景,事实上,慈济四大志业、八大脚印都是全人教育的一环。读书会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方法。

“读书会是接引菩萨最快速的方法,人人都闻法入心。”美云老师表示,为了打破“读书会很难吸引人”的刻板印象,可以尝试以活泼的方式带动,在活动的一开始,就以顺口溜、短片或影音来破冰,让大家热络起来。她现场示范带动了一段,果然让与会者笑不拢嘴。“心中有爱人人爱,这样便能温情满人间,也可以接引更多人间菩萨。”

“上人担心弟子的慧命不能成长,所以要让大家爱上读书会,透过群众法聚,再透过文字,引导大家可以更接近法。”因此,美云老师总是用心地为读书会准备很多影音资料。“以团体做事则永恒,以个人做事则无常。办读书会需要团体的力量。”团队用心地把读书会的感动和花絮记录下来,然后传出去,让其他人也被感动,而前来读书会。

“承担,就是想法简单,做就对了,然后坚持下去。透过读书会,让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更好。”美云老师认为,若能引导人人爱上和享受读书会,把心安住,就能体会上人的法,进而传承静思法脉。

她的分享,启发了北一法绎组组员张玉蓉。“社区读书会也可以活泼起来,比如用绕口令的方式带动。接下来的读书会将加入‘面对面来电’的小游戏,希望带动更多的沟通。”

以己身为教

服务于慈济基金会宗教处人文教育室的曾裕真老师,有条不絮地分享了二十年承担干部的使命及如何以己身为教,妙语如珠的分享,让人听出耳油。

何谓“以己身为教”?这就是以自己的身教去教育他人。曾经有人请示上人:“我都没做错,为什么要改?”上人说:“要成佛的就要改。別人改不改,不在我们掌控之内, 但自己可以改。” 裕真老师表示:“承担干部和老师的身份类同,凡事反求诸己,自我调整。身为干部,人和事要分清楚,用爱和关怀去带动组员。”

谈及有些志工在受证后就消声逽跡,裕真老师提醒,上人为我们授证的那一刻,正是一段累生累世师徒之缘的接轨,她并劝勉慈济人守志奉道,追随上人。上人殷殷呼唤弟子把慈济当作生命的一部份,视志业为使命,弟子的慧命增长就是回归清净无染的自性。

裕真老师表示,慈济不只是慈善事业,也是一个修行道场,不能缺少“静思”精神理念。“慈悲喜舍”是慈济的教育宗旨,旨在发扬教育人文。老师是学生的模,对学生的教育影响至深。菩萨都是有愿而来,老师就是为了教育的志向而甘愿投入,就要提起使命,不要为生活而教育,要为教育而生活, 人生才活得有价值。

以团体做事则永恒

“老师,我可以送静思语给你吗?”有一天,叶瑞芬老师接到一名家长的电话。当时她不知道静思语为何,为了不让家长失望,只好答应收下这本书。不料家长竟然热心地请求叶老师在学校教学生静思语。为了深入了解静思语,叶老师走入慈济教联会,开始她静思语教学的生涯。

叶老师分享如何在社区进行小区菩萨接引带领,慈济人在社区可发挥安人心的力量,志工必须勤耕心田,积累爱的存款,才能接引民众加入善的行列,用心就是资粮。

“以团体做事则永恒,以个人做事则无常。”慈济四大八法,皆是菩萨招生的法门,叶老师鼓励志工发挥社区菩萨招生的力量,依民众的兴趣接引他们加入,多一分善念,就多一分平安。

志工叶仁晖和同修林珮珮,这天暂时放下家业,拨空参加研习营。叶仁晖非常认同裕真老师所言:“慈济干部只有责任没有权力。”身为公司主管的他,认为若在公司事事都以权力来管理、命令下属,将影响员工的士气和工作效益。他笑说:“我把员工当成伙伴而不是下属,身为主管的也只有责任而没有权力,爱和关怀才是处事良方。”

去年刚受证的慈诚的李俊贤谈及自己的心态变化:“在受证前,我觉得自己要成为一个好人、善人,所以一直做很多慈善工作。当时的角度是以自我出发,但受证后心态已经改变。我觉得我已经不是我了,我是慈济的一分子,我是上人的弟子,我要替上人出更多的力,格局变得更开阔了。”他说能了解志工们为家业事业忙碌,因此要用更大的耐心和爱心,再把掉队的志工们接引回来,进入这个菩萨道场。

此次教育交流行程以志工研习营作为句点,圆满结束。负责协调策划与全程参与的林丽卿,平日积极投入新加坡教育志业,这次宝贵的交流让教育组厘清了未来方向,希望能接引更多老师加入教联会。“听了台湾教育团队的分享后,发现不是本地老师难接引,而是我们的愿力不够大。”

“我们的度量要大,格局要大。”这句话给林丽卿留下深刻印象。“提醒我们应该要去发觉更多人的优点,找出人人的长处,让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她觉得身为干部,要学习让每个人都欢喜来付出。对于未能积极投入的人,干部更要用心,设法把他们带动出来。

慈济教育最终希望展现的是彼此尊重的生活涵养,唯有人与人之间真诚的“人本、尊重、感恩、大爱、关怀”,才是终极的理想。期待从心灵净化到社会净化,从善美的教育建立善美的人格。

"SG20121117EDA-XJS-016”
任教于台湾师范大学的余丽卿老师分享了教育三个孩子,颠颠簸簸的心路历程。摄 / 许景盛

"SG20121117EDA-XJS-021”
余丽卿老师透过金字塔游戏,让大家了解遇到沟通障碍时就该转念,改用「爱的恰恰」去面对。摄 / 许景盛

"SG20121117EDB-CBH-082”
台湾教育团队一行六人以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人文涵养,引导与会者进入生命教育的殿堂。摄 / 陈碧慧

"SG20121117EDA-XJS-062”
吕美云老师为了打破「读书会很难吸引人」的刻板印象,以活泼的方式带动,以顺口溜、短片或影音来破冰,让大家热络起来。美云老师现场示范带动了一段,果然让与会者笑不拢嘴。摄 / 许景盛

"SG20121117EDA-XJS-056”
吕美云老师是各个读书会导读人,她认为若能引导人人爱上和享受读书会,把心安住,就能体会上人的法,进而传承静思法脉。摄 / 许景盛

"SG20121117EDB-CBH-061”
曾裕真老师有条不絮地分享了二十年承担干部的使命及如何以己身为教,妙语如珠的分享,让人听出耳油。摄 / 陈碧慧

"SG20121117EDA-XJS-015”
负责协调策划与全程参与的林丽卿,此次宝贵的交流让教育组厘清了未来方向,希望能接引更多老师加入教联会。摄 / 许景盛

"SG20121117EDB-CBH-063”
曾裕真老师在主讲干部的承担与使命环节中,请志工们画出个人的慈济缘。摄 / 陈碧慧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