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忆儿时,总少不了童年游戏,闲暇时和年纪相仿的孩子三五成群、就地取材,玩着简单的游戏。然而随着时代变迁,父母忙于工作,科技产品里的虚拟人物和电子游戏,逐渐填满儿童的记忆空间。
2013年7月21日,慈济的快乐亲子成长班走到户外,在巴西立公园里,以四个“不插电”攻站游戏为桥梁,让孩子体会父母的儿时游戏,家长更重温童年记忆,拉近亲子关系。
游戏穿插静思语 寓教于乐
四个攻站的设计,以家长的儿时游戏为出发点,配合简单的道具,让孩子们感受到父母的年代里,无需消费的群体互动游戏,也不失乐趣。游戏中穿插了静思语,让小朋友们在游戏过程中,回顾在亲子班里学习的静思语,温故知新。
“爱心递水又静思”攻站环节里,亲子运用特制塑料杯,把水盛入1.5公升的宝特瓶里。从宝特瓶身到瓶颈处,有四条红、蓝色相间的水平线。小菩萨根据水位到达的水平线颜色,向前分别选择静思语上句和下句,再回到起点,由第二对亲子组合接力。
宝特瓶还放在一个面盆里,印有“多用心”字卡在面盆里显而易见。除了外溢的水会扣分之外,也提醒大家避免浪费水源。“多用心”三个字更让家长郑世干想起平时急躁的性格。“我自小在乡村里生活长大,在生活里尝试教导孩子们玩弹珠,但是自己缺乏耐心,不一会儿孩子都没趣而散了。不过今天的活动提倡环保又更贴近人(孩子)的心。”
静思语填充题,也是“五彩缤纷.闯关过障碍”攻站里的重要环节。平日家长通常是给予指导或要求,孩子们则是遵循的一方。如果角色对调,又会是什么情况呢?
在这个游戏里,亲子轮流蒙上眼睛,看得见的一方引导另一方,越过地面上的障碍物和彩球,只拾起指定颜色的彩球。指定的彩球数量足够,还需要完成一道静思语填充题,才算过关。
蒙上眼的家长或孩子步步为营,手和脚一旦碰触到障碍物或其他颜色的彩球,就必须回到起点,重新开始。人生的过程中何尝不是如此呢?偶尔迷失方向,看不见前方,也不清楚目前的选择是对与否,只能站在原地。但只要有人在身旁,说者有耐心,听者很用心,必能跨越障碍,继续前进。
带着两个孩子一同参与的家长叶秀兰就发现:“游戏中学习到如何聆听孩子的声音与如何放慢说话的速度。 ”另一位母亲蔡碧恩则认为:“感觉到孩子听不懂父母的指示、不知所措的困扰。如果站在对方的立场去了解,母女沟通上会有进步。”
有趣游戏多互动 受益良多
平凡的拖鞋,也能“抛砖引玉”呢!父亲黄钦标笑称:“小时候玩丢拖鞋是为了赢,现在和孩子们玩,是为了促进感情。”
亲子先后把一只拖鞋往前面的界线扔,拖鞋越靠近界限越好,可是不能超越界线,直到两支拖鞋重叠为止。有趣的惩罚在后头:输家要背起赢家,或被赢家拉着耳朵走,去拾起拖鞋。哪一方输赢其实完全掌控在亲子之间,反而是女儿牵着母亲的耳朵、父亲背着儿子缓缓前行,腼腆的表情让对方会心一笑,亲子乐在其中。
公园另一角则传来呼叫声,融合“老鹰捉小鸡”与“合心捉骨头”的攻站环节“合和互协共欢乐”,亲子的欢笑声不绝于耳。
家长吴美芳成为“母鸡”,站在“老鹰”前保护“小鸡们”。“突然间觉得自己变成小朋友了!上次玩的时候,应该是二十年前吧!今天和先生还有两个孩子一起玩,很幸福!不累!”
“合心捉骨头”里,笑声则来自亲子间互相礼让的傻劲。大家跟着站长的口号奔向两组中间去捉纸筒“骨头”,捉到的一组念出静思语上句,另一组接下句,答对就得分。分数领先的一组还会帮另一组斟酌,需要的话就稍加“礼让”,跑到中途还会放慢动作,或索性把“骨头”塞入另一组组员的手里!输赢似乎变成次要,反而各组专注于思考正确的静思语下句,答对后更互相击掌欢呼。
玩乐时亲子之间的眼神交流和肢体互动,家长孙惠玲相信已触动先生钟锡明的舐犊情怀。“平时爸爸(钟先生)工作忙,比较少能陪孩子钟景仪,今天的活动,看他们玩得这么开心,自己也高兴。”
钟锡明补充说:“户外活动对小孩子好,出来呼吸新鲜空气,走出冷气房,接近大自然。”身上虽然沾了泥迹还满头大汗,孩子钟景仪毫不犹豫地说:“今天很高兴!下次要再来!”
这次的出游,靠海的公园里风和日丽。以碧海蓝天为背景,绿油油的草地上,在阳光、汗水和上窜下跳中,亲子之间,心更近,情更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