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唐诗名篇〈游子吟〉以短短数十字叙述了母爱的温暖和隽永。父母任劳任怨地将我们抚养长大,恩德似海,足以让我们一一深思。
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其他大专学府的慈青共82人,在2014年6月16日、23日和26日的三场“浩瀚父母恩”演绎校园读书会中,仔细了解父母教养子女的十种恩德。
离乡日久 游子方知父母心
根据《父母恩重难报经》的章节〈十恩〉叙述,父母教养儿女有十种恩德:怀胎守护恩、临产受苦恩、生子忘忧恩、咽苦吐甘恩、回干就湿恩、哺乳养育恩、洗濯不净恩、远行忆念恩、深加体恤恩和究竟怜悯恩。
母亲从怀孕、临盆,到父母的养育、送儿远行,甚至在父母弥留之际都挂念着自己的孩子。受过的苦痛、辛酸和流过的眼泪都是我们今生今世无法偿还的大爱。导读者戴明翰学长融入自己与父母之间的相处点滴,和大家分享他对十大父母恩德的体悟。
在马来西亚成长的明翰学长在中学毕业后,顺利前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深造。“还记得第一年开学要去新加坡之前的晚餐,虽然只是隔着一条海峡的距离,但母亲因为不舍,边吃边流泪。”一开始他觉得母亲小题大作,很不以为然,心想如果是去到更远的国家深造,母亲岂不是要流泪一个星期?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终于能从母亲的角度,体会她当时满满的不舍和担忧。
离乡背井来新加坡读书的八、九年中,明翰学长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只有每个月的一两个周末,父母亲都用了不同的方式展现他们的疼爱。由于家乡离巴士站有五公里多,每当明瀚学长要回家,父亲不管再忙再劳累,只要一接到儿子的电话,都是排除万难随传随到。“以前如果父亲迟来巴士站接我,我都会抱怨。现在回家时会多带一本书,到了巴士站就边看书边等父亲的到来。”每当他要返回新加坡时,母亲总是替他打点一切行囊,每逢佳节来临就准备应节食品如粽子和月饼,担忧儿子吃不好,也不舍儿子孤身一人在异乡过节。
这段分享一说出,马上引起在场许多异乡游子的共鸣。也是从大马到新加坡求学的慈青刘佩雯分享:“还记得上次回家时,母亲还是一如往常的细心,想将我衣服上掉了的扣子缝好。当时我看着母亲努力地想将线穿过针孔却迟迟穿不过,我马上从母亲手中接过针和线。母亲只是笑笑地说自己老了,连穿个针都要女儿帮忙。” 佩雯内心有说不出的酸涩,原来母亲真的老了,自己却无法常常在她身旁陪伴。
孝之根本 照顾自己的身心
导读结束前,明翰学长和学子们分享了一段令人由衷钦佩的影带,叙述台湾的蔡英妹女士为了替身在国外的女儿坐月子,独自展开了一段长达数万公里的旅程,过程中因不谙英语而只能拿着一张用各国语言写上目的地的纸,四处求助于人,夜宿机场,拖着笨重的行李赶飞机,甚至因语言不通受海关人员刁难,只因为带了一包中药。这一切蔡英妹女士都能忍下,就只为了她最牵挂的女儿和孙子。
如此动人的母爱,也触动了毕业慈青杨雨衡的心。“我看到这段影片真的很感动,也同时对母亲的爱更加敬佩,这个情节就像是在描述我自己伯母的故事一般。伯母同样是为了女儿,只身飞去美国替她坐月子、带孩子,而且我的伯母也是不谙英语,凭着爱女的心,一切都不害怕。还记得伯母回来跟我们说这段旅程时,她完全没提到自己在旅程中所受的苦,只是一心挂念着女儿的身体与孙子的健康。”
另一位慈青李俞慧分享她在电视上看到一段和“洗濯不净恩”有关的故事。“一个长久便秘的孩子费劲力气只拉出一些,父亲不假思索地直接用手帮孩子把粪便拉出来。试问除了父母,谁会面不改色地做出这样的举动呢?”大家听完俞慧的分享,除了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更多是感叹父母之爱的伟大。
报答父母恩的其中一项就是照顾好自己的身心,不让父母为自己担心。在斋戒推动组的带动下,现场进行了一场欢乐的“素食知识”竞猜。“以一百克为单位,以下哪种食物的蛋白质含量最高?是黄豆、瘦猪肉、鸡蛋还是豆皮?答案是豆皮。”这个解答打破了一般人认为肉类是主要蛋白质来源的观念,鼓励更多人茹素,同样滋养生命,更能长养慧命。
毕业慈青张雯分享茹素体验:“还记得我攀爬马来西亚神山时,也能走在队伍的前几位,只要摄取均衡的营养,素食者一样可以爬山涉水。”这一有趣的环节,让大家在照顾好自己的身心路上又跨了一步,正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在温馨而又活泼的读书会结束前, 司仪提出了一个令人省思的问题:“小时候父母总是愿意去满足我们一切的要求,但父母老了之后我们也会愿意去满足他们的所有需求吗?”问题悬而未答,但在离开会场时,人人心中都有了更踏实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