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慈济基金会(新加坡)推动新芽补助金计划以来,与本地中小学和技术教育学院等合作,为超过一万四千人次学子提供了餐费与车资的补助。为了鼓励学子有更全面的发展,慈济在2014年首次增设“新芽奖励金”,通过“学业进步奖”和“品德奖”,对奋发向学、品学兼优者给予肯定。
2014年4月5日,慈济举办说明会,19间中小学的师长应邀与会,了解计划转型的意义。校方也乐意配合推荐及审核程序,一起陪伴学子的成长。从校方的推荐名单中,慈济志工每月一、二次做家访,了解学子的成长环境,适时给予鼓励和关怀,并陪伴家长督促学子的品学进度。经过三个月家访后,再经过慈济的审核,小学组、中学组入选者分别可获300元、400新元,书局礼券150新元、以及奖状一张。
奉茶环节 拉近亲子关系
来自19间中小学的45名学子通过审核,24人获得“学业进步奖”,21人获得“品德奖”。2014年8月23日,入选的学子及家长共108人受邀出席在静思堂举办的新芽奖励金颁发典礼。
在慈济志工与师长的见证下,学子为父母奉茶。当他们恭敬地跪下,双手奉茶给父母时,很多家长都感动得频频拭泪、喉头哽咽。很多家长表示只要孩子努力求学就好。为人父母者的要求往往很简单,期待孩子如新芽渐成大树,将来做一个孝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这孩子从两岁到十一岁都是放在托儿所,(我)都没有去教导他,觉得对他蛮愧疚的……”家长林琼玉由于工作关系,在儿子邓睿毅的成长岁月中陪伴不足,造成母子之间偶有争执。邓睿毅升上中学后,个性逐渐沉稳起来。两年来受惠于新芽补助金计划,这次更获颁“品德进步奖”,林琼玉说儿子变得会主动做家事,与母亲的关系更亲密了。邓睿毅腼腆地说:“她是最好的妈妈!”一句话让林琼玉感到很欣慰。
“新芽奖励金”专案首重励学,不只以学术成绩为标杆,而是鼓励学子多方面学习和自我突破,尤重人格教育,希望通过慈济志工的家访关怀,带动清寒家庭的“师亲生”互动,让学子了解自己有能力创造未来。
计划启动后,慈济总共动员405人次志工进行家访。眼见志工在学校、学子家庭两头奔走的诚恳与用心,打动了德景中学校长许益庆。许校长在典礼致辞中,坦言志工的第一次校访就让他印象深刻。
虽然是慈济主动来帮助学子,但志工却对校方道感恩。这一份“付出无所求,还要感恩”的精神打动了许校长,所以他对于慈济的慈善志业很认同。许校长认为读书可以脱贫,他勉励学子要努力求学,勿因家境欠佳就放弃学业。
在这场主题为“行善行孝不能等”的颁发典礼上,荧幕上播放了“跪羊图”影片和即将在9月举办的“浩瀚父母恩”演绎宣传短片,提倡孝道是做人的根本,并邀请他们前来观赏演绎。
学子典范 提倡互相学习
获颁“品德奖”的张庭豪,父亲是送货员,母亲则是裁缝。虽然家境清寒,但在师长的眼中,张庭豪是积极向学又乐于助人的学生。以前他都是走路去上学,由于家庭经济拮据,父母给的零用钱不多,所以他常常饿肚子,在学校多以喝水来充饥。
所幸在慈济的补助下,张庭豪可以安心就学。他连续三年获得慈济的车资和餐费补助,对于这些帮助,他很感恩。在与志工的互动中,他渐渐体会父母的辛劳,现在他都会主动帮母亲分担家务事。张庭豪笑言:“做家务才知道妈妈很辛苦”。张庭豪与母亲许如美一直将感恩放在心里,听了志工介绍“日存五毛钱,小钱行大善”的竹筒岁月精神,母子俩一起响应,每天都会把零钱投入竹筒里。
除了日行一善、帮妈妈分担家务事,张庭豪也参与慈济环保活动。做环保后,他才体会到人们太浪费资源了,而且他深感一个人做环保的力量有限,所以他期待人人都来做环保,保护地球。张庭豪的懂事,让母亲很安心。她期许儿子日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帮助的人,就像慈济人!
莫哈玛阿迪(Muhammad Aidil)从小在单亲家庭长大,靠着母亲瑟惹阿(Sereah)微薄的收入过活。得知获得“学业进步奖”时,莫哈玛阿迪开心之余,马上想到这笔奖励金可以帮母亲减轻负担。第一次奉茶给母亲,莫哈玛阿迪想以此来表达感谢与敬爱,这让母亲好感动,多年来的辛苦都化作甘甜。
“学业进步奖”和“品德奖”的评比项目包括了家务分担、待人礼仪、衣着卫生、节约水电、生活作息规律、准时呈交作业、课业成绩等。三个月以来,受校方推荐的学子,通过填写小册子的项目,一一自我检视,也看到了父母、师长的回馈,学习自律自强。
慈济基金会(新加坡)执行长刘瑞士认为,这两个奖项的增设深具意义,希望启发学子的感恩心。“学业进步奖”是为了鼓励学子努力求学;“品德奖”是希望学子从优良的品德中体会到行善、行孝不能等。他深信若孩子有感恩心,对他们的人生会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