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浩瀚父母恩”演绎是新加坡慈济大专青年联谊会(简称慈青)承担的大型活动。以佛典《父母恩重难报经》为基础,这场结合手语和戏剧的经藏演绎,即将在9月20、21日于南洋理工大学(简称南大)的南洋大礼堂公演。历经八个月的筹备,从建立筹委团队、招募演绎人员、校园读书会,推动108天斋戒,到手语整合,对新加坡慈青而言,都是一次又一次自我跨越与成长。
慈青“浩瀚父母恩”演绎的缘起,源自2013年10月香港分会举办的“法譬如水”经藏演绎。当时,新加坡“法譬如水”演绎企划团队前往香港观摩取经,慈青学长余承翰、学姊许翠琴,见证了入经藏的意义与影响,当下萌起带领慈青入经藏的念头。同年11月的慈青行政会议上,干部达成共识,欢喜地接受“入经藏”的挑战。
“因缘不断改变,当时机适合时,我在这个岗位(慈青副总召集人)就要把握因缘,把会务推到新里程碑。”如今已经卸任的余承翰回想初衷,依然激动。“若我不去把握,错失的不是我一个人,而是团队中所有伙伴的慧命。”
2013年底,慈济新加坡分会成功圆满四场“法譬如水”经藏演绎,两千多名慈济志工同入经藏,包括98名慈青及新接引的53名慈青。然而,经藏演绎不只是表演,而是要深入经藏、身口意合一,是个长期的心灵改造工程。
经过“法譬如水”经藏演绎的洗礼,当“浩瀚父母恩”演绎即将启动时,慈青总召集人郑允然,将学长、学姊的叮咛牢记在心,“一定要办读书会、斋戒108天,要不然宁可不办。”
2014年1月的行政会议上,慈青成立读书会法绎组及斋戒推动组,以佛典《父母恩重难报经》为依据,以孝道来契合时下年轻人的心。
跨越语言空间 学长补位陪伴
《父母恩重难报经》偈诵文虽然浅显,但是对于不常使用中文的本土年轻人,要深入经文也是不易。为了加强经文的理解,慈青人文真善美团队将偈诵文,重新排版,制作一本中、英语对照的演绎手册,方便大家随手阅读。
大四的何耀勇首次承担手语教学岗位。他说:“语言是最大的挑战。”平日惯用英语,如今不仅要先行阅读、了解经文,还要用华语将经文意境透过手语来教导同学,是不容易克服的难关。
何耀勇深刻地感受到,“演绎不止是动作的配合,还要用心感悟曲目背后的意义,并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5月至7月是大学的长假,许多外地游子返乡探亲。为了让返乡的同学能跟上手语教学的进度,手语组和人文真善美携手录制教学影带,上传到“浩瀚父母恩”部落格,让大家在家里也能自行练习。
假期即将结束时,手语团队清查人数,发现许多报名的在籍学生因为课业忙碌,临时退出,为了圆满演绎人数,多名已投入职场的慈青学长、学姊挺身而出,填补空缺,大家齐心协力、互相补位。
“原來承担並不如想像中简单。”学院(JIPOS)慈青的手语窗口熊仪洁说。
“由于我们JIPOS是由多個学校共同组成,再加上同学的年纪较轻,对于慈济的人文了解不深,导致开跑后,常常面临答应又退出的问题。再加上手语团队想要在队形上有所变化,希望呈现不同的风格,对于进度更是雪上加霜。”
面对重重挑战,熊仪洁坦言,她曾经感到无力及退缩,但是JIPOS同学们彼此鼓励打气、坚持努力,让她再找回勇气,难行能行、再难也要克服。
众多手语曲目中,以<报恩>一曲最难,除了复杂的手语,还需搭配整齐的脚步,呈现“行孝不能等”的氛围。慈青学长徐鸿业笑着说:“要互相配合,就用眼角瞄。此外学长学姊们也都用心陪伴,每一次的小组练习都有合照和点心,让我们的心更加凝聚、有默契。”
善巧取舍 让佛法烙印心里
从2014年5月至8月,以学长、学姊为主的慈青法绎组,陪伴在籍的同学,在校园里举办了18场读书会。法绎组组长陈志勋以“平等观”、“善巧取舍”和“佛法生活化”等观点分享佛法,希望导读者能够分享自己的经验,不会沦为“说教”,并能深入浅出讲孝道,提供落实孝道的建议,将佛法用在生活中。
“佛法的大孝是宽广、觉有情,小孝则是缠缠绵绵;孝道是一个很普世的价值观,如何以佛法角度讲孝道,又要契合年轻人的根基,这是法绎组最困难的部分。”陈志勋说。
其中,学院(JIPOS)慈青年纪较轻,介于17至21岁,多为本地人,面对深奥难懂的偈诵文,可能连“读书会”三个字就足以让他们“敬而远之”了。于是,校园法绎窗口通过观摩其他学府的读书会,着重体验、省思,再分享偈诵文内容;使用画画、影带、情境模拟等方式切入孝道精神。善巧取舍之间,陈志勋抓住三大原则:重要偈诵文要分享、严谨选择导读人,以及游戏不可通俗。
水到渠成 从茹素到斋戒
入经藏必须具备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是108天的斋戒,慈青对此也不马虎。自三年前,慈青推动“素食英雄”(简称“VERO”)运动后,劝素已深耕校园,慈青干部都能勇于劝素。为了配合演绎,VERO团队转型成“斋戒推动组”,推广身口意的清净。
斋戒推动组利用每一场读书会15分钟的时间,循序渐进地从“护生:尊重其他生命”、“环保减碳:疼惜大地之母”、“健康:爱惜身体发肤”、“众生平等”谈到“少欲知足”,并在最后一次读书会做总复习。当各校入经藏菩萨的茹素达到目标的666天时,斋戒推动组就会在读书会上奉上“甜蜜蜜神秘礼物”——巧克力素糕,以示鼓励。
曾经活跃在VERO活动的慈青学长丘勤永,首次承担斋戒推动组组长岗位,这也增强了他对斋戒的信心,做到“以不浪费食物为原则,尽量做到餐餐素食。” 丘勤永分享说:“读书会的‘因缘观’让我在生活中很受用,放下了执着,也尽量在亲友和同事间,让每一份缘结得更好更深。面对父亲,也学会了用谦卑的语气,沟通慢慢变好。”
新加坡国立大学(简称国大)斋戒推动窗口郑慧玲表示,一开始,她所认知的斋戒只停留在以慈悲心出发的护生观而已,但斋戒推动组推出的斋戒观,如以减碳救地球、素食如何吃得营养均衡,她大开眼界。
“少欲知足”的概念让郑慧玲最为受益。“少欲知足的观念,对我来说是一种不同物质上、宗教上劝导的茹素方式,而是将茹素结合个人心灵层面的提升,从茹素的过程,彻底改变自身的生活态度,降低我们对于物质的依赖,这是很棒的。”郑慧玲欢喜地说。
另一位斋戒推动组组长李劭威曾经承担南大VERO窗口,对谈“素”并不陌生。
“但是当课题进入‘众生平等观’时,我们组长开始不知如何在会议中,讲解示范给组员了。感恩戴明翰和徐鸿业学长的建议及陪伴,我们慢慢达成共识,找到方法。”李劭威笑着说。
18次的读书会结束后,慈青在8月30及31日,举办两日的慈青干部精进营队,也邀请慈青学姊曾宝仪和邱秉柔回顾2013年“法譬如水”演绎的斋戒推动。“我们从今天起可以不间断斋戒108天吗?”曾宝仪问道。台下学员齐声回应:“可以!”
“最大的难题是经验不足。”演绎协调兼慈青总联络人郑允然说。“但是幸好有学长、学姊的陪伴及传承,也看到各个学府的凝聚力更强,大家还通过入经藏、读书会深入法脉。”研习营圆缘时刻,新的慈青团队接棒,共有23位新进和毕业慈青领取制服,灯灯相续、法脉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