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成绩不会告诉您,孩子会不会唱歌、跳舞、是不是富有爱心?除了学习之外,您是否捕捉到孩子独一无二的光芒?”亲子讲座主持人李俊贤开场时问道。2015年9月4日,台湾慈济教联会的林淑真老师趁着三天的海外人文教育交流,在新加坡静思堂做专题分享,以自身的故事提供宝贵经验分享给112名家长与教育工作者。
家是爱的补给站
林老师小时候家里不富裕,小学三、四年级就要打工赚钱,补贴家用,母亲无奈忙于维持生计,少关心到她,让她觉得家里缺乏有情感的温度,而想往外跑。在外独自生活后,林老师才体会母亲只是不善于表达,不是不爱她。
“家非常重要,家是爱的补给站。孩子希望被关爱,希望自己的能力被看到,但父母往往视而不见。”林老师语重心长地说道。林老师忏悔自己一开始不是个好母亲,一直到与孩子发生冲突,经历过痛哭流涕的感受后,才改变自我为中心的态度,不再要求孩子一切都得听她的。
林老师曾因不信任,没耐心听儿子解释,怀疑儿子拿家里的钱买很多电子产品,竟在晚上十一点把当时未满十八岁的孩子赶了出去。林老师错愕儿子真的走了出去,事发后坐立难安,担心儿子会出事,四处找儿子,隔天清晨四点终于发现儿子在家附近,好在儿子只是身体疲惫没有大碍。林老师回想起此事,忏悔不已:“如果当时能跟儿子好好地讲,也许不会造成那样危险的局面。”
“当孩子的小手牵着你的手,你是否愿意抓住它,并给予更多的爱?”林老师的这句话,让人深省。
多多陪伴和祝福
众所周知,孩子的求学路上,需要很多的祝福和适时的引导,不然容易迷失。林老师提醒大家:“孩子,必须自己长大,自己面对成功的迷惑及失败的虚弱,家长们除了陪伴与祝福,帮不了什么,也代替不了。”最后,林老师分享了证严上人的一句话:“如果父母希望他的孩子有福气,就要多祝福他的孩子,而不是担心他的孩子。”
张秀莉是职业妇女,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非常认同林老师所说的“陪伴”与“祝福”的重要性。在兼顾工作之余,张秀莉坚持每天陪伴孩子。在旁的女儿吴芷葳立即说道:“她每天都7-11”,意指妈妈固定每天晚上七点陪伴孩子到十一点。对张秀莉而言,陪伴孩子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我们每一天都是家庭日。”
现今社会重视孩子的成绩多于品德,张秀莉则认为相反,“学业成绩不是首要的,因为如果孩子品德好,他就会守住他们的本分,学业成绩自然就会好。”因此,张女士在孩子年幼时就教导他们学习“弟子规”,让他们从中了解如何待人处事。
除了温习功课之外,陪伴孩子的过程也给予孩子一个管道,让孩子分享他们的感受或所面对的问题。 “现在的父母疼爱子女,对孩子不敢放手。我要学习慢慢放手,祝福并相信孩子是可以成功的。”张秀莉期许自己对孩子可以从祝福扩展到信任。喜欢做手工的吴芷葳也在讲座中将折好的纸花送给林老师,表达谢意。
问与答环节中,听众提问若孩子不听教诲,该如何应对。林淑真现场邀请提问者和吴芷葳来到台前做示范,一站一蹲,一高一低,看到的视野其实不一样。林淑真指出,成人眼界高,看到的孩子不一定能看到,你告诉他有多美,孩子也不一定会理解。家长能做的,是站在他们的眼界看事情,同理他们,但不需表现得幼稚。“现在的青少年趋向于直接,讲重点。” 林淑真补充道。
把小爱扩为大爱
林老师感恩她的孩子现在都健康,让她能安心地在今年五月请假到尼泊尔协助赈灾,有机会把小爱扩大爱。林老师在讲座上分享,慈济志工如何鼓励当地受灾小朋友当起翻译,带动他们拾垃圾,给予他们机会付出,启发自身的光芒。
家有十二岁小孩的教育工作者杨苑香,觉得林老师的经验谈非常受用。杨苑香认同行善行孝的重要,“孩子的孝心是他独一无二的光芒,一旦启发,将会扩散出去。”杨苑香也向林老师提问慈济志工除了通过手语带动,还应用了什么方法带动尼泊尔的年幼灾民走出灾难的阴影。“要帮助受过创伤的孩子,首先得让孩子展颜笑容,渐进教导孩子把内心话‘画’出来。若有机会接触到更困苦不幸的人,孩子会主动帮忙,注意力转移了,孩子自然会慢慢走出来。”林老师补充大群小朋友一起活动会比单独的带动更有效。
林老师除了分享宝贵的个人经验,讲座接近尾声时还送给听众“幸福锦囊四颗心”:开心、爱心、好心和感恩心。为了进一步落实这四颗心,林老师最后带动大家在小彩纸上写下要原谅的人、要关爱的人、天天要做的好事与要感恩的人。林老师希望大家在生活中若遇到不如意时,可以拿出这些祝福语来激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