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欢庆25周年,新加坡慈济以主题“以诚相伴.用爱铺路”举办一系列活动。继8月26日“手中术.心中医”牙科论坛拉开序幕后,紧接下来是整个9月在慈济大爱人文馆举办的25周年志业成果展,让社区民众了解慈济扎根狮城的踏实成果。
“这是一栋由英殖民時代遗留的独立式洋房,环境非常幽靜……”在前往大爱人文馆的路上,担任车长的志工利用路途上的时间,分享自己加入慈济的因缘,并简单介绍新加坡慈济和人文馆的起源与发展,让访客事先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上下巴士不急,手握扶手,注意安全。”“离队上洗手间请务必告知。”车长殷勤地叮咛巴士上的安全意识和参访默契。
巧用空间 规划参访
大爱人文馆二楼共有五个不同主题的展区——“历史馆”、“世界馆”、“新加坡馆”、“故事馆”和“多媒体馆”。人文馆空间不大,没有华丽设计,却处处渗透朴实的人文气息。除了跟随慈济列车前来的民众,也有不少自行前来参观的会众。整个二楼的空间,人山人海,但一点也不嘈杂,参访者都认真聆听导览志工说故事。
空间上的限制,确实为参展流程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行政同仁刘劲宽分享在策划参访时段过程中,从最初七至八个时段,到后来考量到在质与量取得平衡,于是缩减至六个时段,而周二至周五则分三个时段。虽然充满挑战,但是志工发挥和合互协的精神,一起圆满整个活动。
成果展导览时长约一小时,采用分组方式进行,接待志工根据该时段人数,分成7-10人的小组,由导览志工带领参观。每15分钟,场控志工便给予各小组指示,更换展区,善用有限空间和时间让民众舒服地参观。
流程协调之一林洋葆表示,参访当日若碰到下雨天,会延误民众报到时间,加上人文馆的位置并不好找。因此,各个岗位都需要在短时间内整装待发,这也是下雨天最大的挑战。所幸志工都极力配合,和合互协,让整个参访流程进展顺利。
室内导览结束后,民众前往户外的〈经典・壮游・20年〉摄影展参观。一帧帧撼动人心的照片,把人与人之间最善良、最真的一面化为永恒,有些民众还拿出相机与喜欢的照片留影。其后,大家步行至隔壁的大爱安亲班,进行温馨交流。大家围坐在小圆桌,边品茶和享用甜点,边聆听桌长分享慈济的点点滴滴。
“这个是这样子吃吗?真的可以用冷水泡吗?会变成粥吗?”香积饭作为其中一件结缘品,让大家十分好奇。桌长耐心地一一为他们解说。香积饭的研发主要是为了国际赈灾和急难救助使用。这也是证严上人的一念慈悲,希望灾民可以吃到热食。
“证严法师很慈悲,生活俭朴,以大半生来付出。我们也一样是凡夫,可是又是否做得到?”带着八十多岁妈妈一同参加社区参访,姚秀琼第一次听到慈济创办人证严法师的故事,让她为之动容。她说:“之前只是听过慈济这个团体,但是却丝毫不懂这是一个怎样的团体。”看到志工把握上班以外的时间,不求回报付出,让她也想付出,因此留下了联络方式,期许未来加入大爱行列。
广邀民众 感动化为行动
各社区志工早在一个半月前,已经展开邀约。在环保和家访等活动,因时制宜,利用各种宣传工具:慈济官方网站、宣传片、简讯、传单和海报等,广邀社区民众参访志业成果展。同时,也邀约从去年十月开始招募到的“百万好心人”,借此机会进一步保温。此外,更鼓励志工邀约身边会员、同事、家属一同报名。
呂秀燕和先生江石狮都是第一次来大爱人文馆。他们一步入“新加坡馆”,看到慈善志业看板前摆放了零零散散的五分钱、扑满和纸巾。经过导览志工一番讲述“五分钱的故事”,吕秀燕表示:“我很震撼,他自己有病,而且收入有限,全部财产就是那零零散散的五分钱,一共两百块,就把全部钱捐给慈济。”
江石狮则被慈济对爱滋病友的关怀所感动。他表示慈济愿意用情、用爱去帮助爱滋患者。他希望在退休后,也能利用空余时间帮助他人。
卖纸巾李阿公的故事,除了感动江石狮和呂秀燕夫妇,也感动了照顾户哈嘉(Hajjah Tuharah)的孙女艾美拉 (Amirah)。艾美拉陪同祖母来参观。“慈济不分种族、国界地帮助有需要的人,真是个很棒的团体 。”李阿公虽然只是位公厕管理员,但愿意将自己点滴的储蓄,捐献出来帮助有需要的人,听了这些真人实事后,艾美拉表示会把这些感人故事分享给更多朋友。
“我觉得慈济真是很好的团体,不只帮助新加坡人,也将慈善足迹扩展到海外,培训当地志工,让贫苦的人做到自给自足”。艾美拉的祖母哈嘉(Hajjah Tuharah)表示很乐意参与慈济志工行列,做个手心向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