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迁”、“全球暖化”是每个人早就耳熟能详,或多或少都会聊起的环境议题。尽管有越来越多人意识环保的重要性,但是又有多少人在生活中落实环保呢?
2019年3月31日,新加坡慈青于静思堂展开一场“加素减塑”体验营。体验营透过许多游戏,让学员对环境遭受破坏以及动物面临的困境感同身受,了解自己的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现在天灾人祸太多了,很多人却还没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这次的活动对大家来说是个很好的提醒,在生活中注意饮食、减少吃肉,并注重环保,正确地加素、减塑。”来自淡马锡理工学院的王莉颖是体验营课务组长之一,她表示活动以“加素减塑”作为主题,主要是提升年轻人对环保的了解,并落实在生活中。
身历其境 感同身受
在第一个游戏,课务组让学员将自己身上的可回收物拿出来接成“一条龙”,能接得越长的队伍即可获胜。学员仔细观察与思考,并反复“搜查”身上的可回收物品。
接着,学员使用筷子或汤匙传递绿豆。游戏难度随着学员破关的速度而调整,从一开始以非惯用手传递绿豆再到两人三脚联合非惯用手传递等。课务组提高游戏难度,主要的目的是希望学员体会大自然遭到破坏后,动物的觅食难度增加,因为动物都被困在塑料垃圾中而影响活动范围。
在第二个游戏,课务组准备了40张方形折纸,两面颜色分别为红和青。扮演破坏者的学员从红翻绿,一次可以翻两个;而守护者从绿翻红,一次只能翻一个,最终颜色占多数的就是赢家。三轮游戏中,虽然破坏者人数逐渐减少而守护者增加,但最后依然只能打成平手!原因在于——破坏远比守护的力道大!
这个游戏在于让学员了解环保回收的速度远远不及生产的速度。善与恶拔河,人多的一方就会赢,课务组藉由游戏希望每个人可以尽自己一份力,汇聚向善的力量,扩大善的队伍。
在第三个游戏,组员分为鸡、猪、狗和猫四个组别,学员头上套着塑料袋,并要以被分配到的动物叫声寻找同伴。过程中,动物叫声此起彼伏,很快地大家都找回自己的同伴。当游戏结束后,学员把塑料袋拿下来时,赫然发现“鸡”和“猪”都各自少了两个伙伴,而“猫”和“狗”却毫发无伤。
原来,这是课务组的用意:人们普遍都会选择性同情,作为宠物的猫和狗是人类的好朋友,被捧在手心疼爱;鸡或猪的待遇却大相径庭,为了满足人类口腹之欲而成为餐桌上食物, 逃不过被宰杀的命运。
点心时间,生活组为学员准备美味可口的三明治。接着,课务组播放一则视频,讲述人们试吃寿司,但是寿司却藏有塑料而引发众怒的。这时学员也发现,自己手中的食物里藏有塑料,引导学员联想动物将人类丢弃的塑料品当成食物的感受。身为人类懂得分辨可食用与不可食用的食物,动物却没办法分辨,在找不到食物果腹之下,便将垃圾当食物。
来自新加坡管理大学(SMU)的钟健文表示,以前对于塑料危害环境时有耳闻,这次看到短片中的鲸鱼因为吞食大量塑料品而死,才真切感受到塑料对海洋生物的冲击和影响。透过游戏,让他心中产生疑问:在游戏中,鸡跟牛可以吃掉,猫跟狗则毫发无伤地留下来。为什么吃鸡肉跟牛肉让人习以为常,而猫和狗就有人类为它们捍卫生存权利?他表示会尝试少吃肉、自备环保餐具与环保袋,并且向身边的亲友推广环保意识。
慈济新芽补助金受惠者吕辉发,接触慈济后开始关注环保,且减少购买饮料和打包的次数,并培养带水瓶出门的习惯。这次的体验营让他真正意识到地球遭到破坏的严重性。“看了影片过后,才知道牛只排出的甲烷对地球的破坏很大,也很惊讶看到鲸鱼的肚子里有这么多的塑料品。”经过这一天的体验,吕辉发希望更多人关注环保并行动起来,“我接下来会告诉身边朋友,即使使用可生物降解(注)的物品,不代表就能环保,这些物品对环境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希望他们减少使用并带水瓶和环保袋出门。”
慈青用心筹划体验营,希望影响更多年轻人加素、减塑,同时扩大善的涟漪,一起付诸行动保护地球。
注:有些物品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腐烂,这些经由微生物分解而产生的现象,叫作生物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