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Telegram Linkedin | EN
综合

守住善念立共识 四合一营队固道心

志工干部是社区团推运作的根本,为了传承精神资粮和实务经验,慈济基金会(新加坡)举办为期两天的四合一合心共识营。在疫情变动中,干部通过线上结合线下课程,精进求法,更坚定身为慈济人的使命与承担。


2022年四合一合心共识营开营了。2月13日下午,半数志工干部回到三个志业体,其他学员则同步连线。(摄/ 李富民)

在团体中做好事,会不会有烦恼?

“曾多次和一位组长合作,我提出A意见,对方总是能提出B意见。一次又一次之后,我心里很烦恼,找他对峙,怎知对方面带笑容,从从容容地跟我解释。”志工陈润福幡然醒悟,“啊!这位组长只是思维逻辑与我全然相反,不是故意针对我!”

“啊!伙伴来阻止,不是真的要来阻止,是为了让事情更好,也让我们看到事情的核心。” 陈润福将经验与其他志工干部分享,引起不少人的共鸣。

在福虎生威的2022年新春过后,慈济基金会(新加坡)于2月13和26日举办四合一合心共识营,279名志工干部在线上线下同精进。两天课程内容以“静思法脉勤行道,慈济宗门人间路”为主题,涵括了使命与承担、四合一架构运作等干部必修课。

身为环保干事的陈润福受邀在“如何化解看法与沟通的歧异”课程中分享经验。他认为一切都是好因缘,也提及几年前,参与环保教育站的农场展区策划时,临时得知没有预算。他和团队转而搜集了很多回收物,发挥巧思与创意,拼拼凑凑竟然将展区做了起来,格外有成就感,也符合了环保的精神。

“修行修行,不是修理别人,是修自己。”陈润福说,如果我们用证严上人所教导的理念来面对不同意见,就不会有人我是非,也没有争执与对立了。做好事需要每一个人的力量,也要学习放下个人的执着,“要共别人的善,不要共别人的业。”

化解歧异 舍下我执

“第一、练习希望的眼神;第二、练习阳光般的笑容,然后把两者结合起来。”社区组长符永裕分享自己化解看法与沟通上歧异的“秘诀”,运用断舍离的方式来排除所遇到的人事问题。

“首先要调和声色,审慎地聆听别人要表达什么,唯有这样才能尊重别人。不要为了快速达到目的,而失去温度。”就如证严上人所教导的:“人与人的相处,要看圆,不要看缺”。

干事陈润福(上)和符永裕(下)分享“如何化解看法与沟通的歧异”,让大家深受启发。(荧幕截屏/ 冯桂琼)

符永裕说,只要大家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就可以化解歧异,但关键在于,大家是否跟着上人的法、看准慈济的目标行事。

学员钟光毅这两年承担新春慈善云端义卖会定点调度员, 联系组员充满挑战,要在有限的资源与时间下要完成活动安排,难免有些负担。

“参加活动是为了结善缘,要找到沟通与处理问题的方法再求进步。”他面对重重考验,身体不适却没有放弃的念头,反而更积极应对,思考如何运用团队的资源,让组员发挥能力,善用各自的优点。

“在活动中学习内修去调伏内心,不让自己心生烦恼,再找到合适的方法应对下一次的挑战。”今年承担访视干事的钟光毅表示不会退转,因为在慈济一直有上人的法陪伴。

紧密筹备 克服挑战

课务团队在新春期间紧锣密鼓筹备,除了台湾本会的讲师,也积极邀约本地分享者,课程从原本一天增加到两天;另外也请讲师进行试讲,协助制作投影片等,竭尽所能呈现最好的内容。营队协调兼课务策划林振泉感恩地说:“这次培训共有五十多位讲师、分享者,听大家经历,很多人在成就,非常感动。”

他说,策划时先向各社区了解志工的心声,花较多时间去思考,发掘多个感动的故事,从每个人付出的身影中看到背后的精神。

2月下旬,新加坡确诊病例急速增加,从不到一万宗病例,攀升至最高两万宗病例。为了防疫考量,营队临时改为线上结合线下模式,分别在社区莲花点和志工的家中自行连线。这带来很大的技术挑战,尤其同一时段有七门选修课,干部需要几次转换不同平台上课。林振泉感恩大家的善解与变通,看到一些年长志工学习用新技术连线,让他很佩服。

为期两天的四合一合心共识营,不少志工在各自的家中自行连线上课,学员许伟倡一手抱着宝宝,一边听课做笔记。(摄/ 沈立为)

高进联(左一)邀约四位志工到家里上课,精进之余也一起享用点心,联系感情。(提供/ 高进联)

求法严肃 用法轻松

静思精舍释德劭师父在开营时开示,菩萨团体的修行需要合和互协四合一,展现合心、和气、互爱、协力的精神。

“当干部要磨掉棱角,学习听不同的声音,这是在学做人,我们很会做事,但做人是一辈子的事,所以承担干部是很有意义的事。”德劭师父叮咛大家要用关怀、互爱的力量来推动事务,因为“心不合,力量就使不出来,要使出这分力量, 就要先合心,合心才能说协力。 ”

释德劭师父从台湾花莲静思精舍连线,为新加坡慈济干部开示菩萨团体的修行。(荧幕截屏/ 黄思妮)

台湾慈济慈善基金会副执行长刘济雨曾担任新加坡慈济前执行长,与新加坡慈济人渊源极深,他对分会积极促成干部精进共修表示赞赏,更表示“干部的使命与责任”这堂课的主题特别“直指人心”。

刘济雨赞叹,新加坡慈济多年来积极推动薰法香,如此求法若渴的精神令人感佩。他也赞许,本地会务推动之所以能稳健成长,反映干部入法有成、志工团队合和互协是关键因素。

他鼓励干部在精进闻法、把闻法变成一个习惯之余,更要“懂得用法”。他强调“求法要严肃,用法要轻松”,深入人群身体力行,做到圆满与恒顺。

在静思精舍随师十年,刘济雨分享,上人给予弟子的开示,虽然表面上是针对不同事相开示,其实最终还是要了解人在世间的真实相。他勉励干部要立定方向、不退道心,真正做到“发心如初、心中有法、做得欢喜、一心一志和精进不懈。”

台湾慈济慈善基金会副执行长刘济雨分享不退道心的五个因素:发心如初、心中有法、做得欢喜、一心一志、精进不懈。(荧幕截屏/ 黄思妮)

云端品书 以法相会

疫情发生以来,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变少了,哪怕是有机会见面,也总是匆匆忙忙。南区志工洪丽环和连美儿分享在疫情下运用线上品书会,凝聚彼此感情,也发挥传法量能,有一位志工就算到菲律宾出差,依然坚持上线和大家“会面”,只因品书会已成为他的精神寄托。

访视志工王丽娟参加品书会后,发现对访视工作很有帮助。她说,上人提倡“佛法生活化”,其实很多生活上的问题,都能从品书会找到答案,加上法亲之间的关怀更密切,彼此之间的了解也更深入,办事时越来越有默契,往往更是事半功倍!

南区干部(左起)洪丽环、王丽娟、连美儿,欢喜分享一年多来品书会的喜悦与成长。(提供/连美儿)

“这次培训接了很多变化球,但线上线下有很多创新举动,听大家的分享听出耳油。” 慈济基金会(新加坡)执行长刘瑞士说,分享者积极参与品书会、薰法香等活动,把佛法入心后,发挥在各种会务推动。

他期许,四合一架构真正落实在社区,带人带心,使“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像成群萤火虫同时飞起般,将光亮传得更广更远。

(笔耕:黄福顺、杨雯婷、李明慧、钟佩琪、林玉卿)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