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竹翠园公寓(Woodsvale Condominium)一处不起眼的活动厅里,回荡着大人孩子的欢声笑语,原来这天是“快乐天堂”课后伴学趣(Kidz Hideout)在2022年的最后一场活动。
平常活动都在慈济人文青年中心举行,这天特地移师到公寓的活动厅,现场布置了精美的装饰和照片,青年中心的职工和志工策划了寻宝游戏,还精心准备祝福卡片和零食小礼包,希望让学童能在这场告别庆祝派对,感受到宾至如归。
孩子们围成一圈,回顾过去一年在“快乐天堂”计划的精彩时刻,孩子对一个个活动如数家珍,非常兴奋,显然相当投入其中。其中一位孩子把自己制作,写满孩子们署名的画作,作为临别礼物送给工作人员。看似简单的举动,却意味着从陌生到熟悉建立的情感信任,体现了“快乐天堂”计划对孩子的正面影响。
“快乐天堂”是青年中心和德贤小学自2022年初起展开的伴学计划,旨在透过长期的课后交谊和课业支持陪伴,促进学生身心成长。德贤小学20名小四和小五生,每周三和周五都会到慈济人文青年中心,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
这群学童多来自面临重重挑战的家庭环境,行为举止和心理都需要高度关怀,通过这项为期46周的计划,当中包括青年中心团队及合作伙伴特别策划的21项活动,许多孩子的情况逐渐改善。
青年中心的青年外联专员莎丽法说,策划团队一开始并没有设下太多预期和期望,也没有规定一定要“改善”孩子哪方面的指标,而是先慢慢引导孩子适应、融入参与。
莎丽法说:“我们尽最大努力管理自己期望,并展现我们所能呈现的最好榜样,与孩子们作有意义的交流,希望能够帮助他们。”
“虽然没有具体设定一定要达到的目标,但一年相处下来,孩子们的确产生了一些‘化学反应’,他们和职工、志工拉近了距离,有了归属感,我们可以看到孩子有积极正面的改变。”
这些积极正面改变包括注意个人卫生,主动保持自己周围的整洁,以及学会在别人说话时倾听。这样行为举止的变化看似微小,但莎丽法说,正是这一件件微小的事促成更大的改变。
青年中心经理林杏纯表示,即便负责策划的职工和志工许多已为人父母,但面对这群高关怀学生,团队也学着把自己重新归零,改用孩子的角度来交流。
林杏纯说:“每个孩子面对的问题都是独一无二的,在计划开始的前半年,策划团队在每次活动都像经历了无数次的学习、放弃和再学习,直到现在我们仍在尝试更理解他们。”
她透露,团队成员很努力地尝试理解孩子和他们的家庭问题,但有时情绪太过投入,影响个人心理状况,情绪低落、不堪重负。因此林杏纯说,尽管团队很想帮忙解决孩子的问题,但其复杂程度已经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大家最终还是专注地以力能所及的方式,来支持孩子们。
“快乐天堂”团队共有24名固定的慈济志工,59岁的志工谢丽萍坦言,在刚开始的几次活动里,参与计划的孩子们行为看似吵闹、粗鲁,和她以前带过的小孩很不一样,让她留下不好的印象。但在和孩子相处后,谢丽萍了解到他们的不容易,很快就对孩子改观了。
新加坡大部分孩子都能在家庭庇护下安然成长,但谢丽萍现在亲身体会到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她说:“了解所有孩子背后的故事后,我开始对他们改观。像我的孩子和孙子是在充满爱的环境中长大的,但这些孩子却不一定享有这样的成长环境。”
证严上人曾说过:“用妈妈的心爱别人的孩子,用菩萨的智慧教导自己的孩子。”谢丽萍说:“虽然他们不是我自己的孩子,但我想全心全意地爱他们,让他们知道,即使在学校被贴上标签,但他们可以放心地来这里。”
“(参与这项计划)也让我充满感恩,要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也要善待家人,多关心他们。”
从孩子角度看世界
志工们像朋友般,以爱和耐心引导孩子,莎丽法形容志工就像团队的“手脚和眼睛”,“有些孩子与志工关系特别好,所以孩子可能会找他们倾诉和寻求建议。”
除了要倒空自己,莎丽法说,志工也学习倾听,改用孩子的角度来看待。她说:“志工的倾听尤为重要,他们给孩子鼓励和保证,让孩子知道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志工本身也100%投入,成为孩子的好榜样。”
57岁的志工卢俊威总是像父亲一样和孩子打成一片,虽然卢俊威有两个长大成人的孩子,但和“快乐天堂”的孩子互动,对他来说仍是需要不断学习的崭新体验。
卢俊威说,自己尽可能去了解孩子感兴趣的新科技和新玩意,以及他们对金钱看法。他遇见有个孩子想要尽快工作赚钱,这可能不是最好的选择,但他也理解到,是经济压力让孩子不得不考虑放弃学业,因此除了陪伴和关爱学生,卢俊威也尝试多给孩子一些生活准备和人生建议。
“快乐天堂”每周有两场活动,廖秀添是唯一风雨不改、场场如期支援的志工。身为退休补习老师,76岁的廖秀添擅长与不同个性的孩子打交道,见证孩子的成长是她持续付出的动力。她也相信,“快乐天堂”不同的课程体验,会在小朋友心中种下种子,有一天会转化成面对生活挑战的能力。
廖秀添说:“希望我们能与这些孩子保持联系,只要他们把慈济的教诲和静思语听入心中,他们就可能会在做事时,想起并应用这些教诲。”
团队里的每个人都获益匪浅,林杏纯说:“是这群孩子打开我们对事物的不同视野,他们所处的复杂家庭环境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让我们知道世上没什么是理所当然的。”
廖秀添(左)正陪伴一位“快乐天堂”学童写作业。(摄/ 莎丽法)
团队里的每个人都获益匪浅,林杏纯说:“是这群孩子打开我们对事物的不同视野,他们所处的复杂家庭环境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让我们知道世上没什么是理所当然的。”
继续陪孩子长大
目前“快乐天堂”工作团队正在制定计划,改善现有的课程结构,下一批学童参与的时长将从目前的一年,延长到两年,以便更深入地接触这些孩子,并尝试解决他们所面临问题的根源。
青年中心也计划拜访每位学生的原生家庭,传递“快乐天堂”的善意。林杏纯说:“我们想做家访,与家长们更密切地合作。我们也一直在与儿童心理医生讨论,请他来培训我们的志工,教导志工如何管理和应对儿童的情绪。”
青年中心也计划对志工进行专业培训,助他们在课程中更好地应对孩子,林杏纯说:“我们想装备好志工,这样他们就不会像今年这般,有些措手不及,边走边整队,我们肯定会进步。”
2022年只是“快乐天堂”初始的摸索和尝试,未来的工作还要一步步向前进行,莎丽法说:“孩子的成长并没有所谓的‘终点’或‘成功’可言,我们也从中学习很多,我认为社区里的确需要类似计划,让这些高需求孩童来参与。”
莎丽法说:“如果像我们这样的小团队,能够影响近二十个孩子的变化,想象一下,如果扩大活动规模,我们可以帮助和影响多少人呢?今年我们只是迈出了一小步,就像只是刚刚把脚趾头浸入茫茫大海中一样,未来还有更多的事情,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和实践。”
(资料提供:潘在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