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月份开始,新加坡慈济志工就穿梭于全岛各地,展开2012年新芽助学金计划的家访工作。 在短短三个星期内,北区动员了超过1542志工人次,到访了1086位学生的家庭,是有史以来最多的一次。
由于校访必须在白天进行,参与者多数都是家庭主妇或轮班制工作的志工,人员招揽不容易。在北区有9位志工可算是第一批拓荒者,她们自己昵称「九姊妹」,3年来一步一脚印,将新芽计划「走」出来。
回顾当年,因为没有自用车,很多时候只靠双腿走路,就这样走入一间间的学校,走进一栋栋的组屋。不管日晒雨淋,不熟悉路线的她们,总是拿着地图,走到目的地。过程也不尽然顺利,吃闭门羹是常事,然而幷不浇熄为了新芽学子而付出的热忱。
「最高纪录曾经一天走了八个钟头。」罗树芬(慈捷)师姊分享说。当时大家肚子饿了,就坐在组屋楼下吃着师姊带来的炒饭。吃着、聊着,彼此间的凝聚力就这样一点一滴慢慢地建立起来。
树芬师姊回忆,那一段时间是加入慈济那么多年来最消耗体力的时刻。每次回到家,母亲总是觉得她很憔悴,内心很不舍。然而,这一切都只是过渡期。如今看着菩萨从四面八方涌现,内心感觉更踏实。
艰苦中考验智慧
「除了体力,还有个挑战就是信心不足。」树芬师姊笑着说。万事起头难,新芽计划推动之始,架构及程序都在调整中,很多的变化球经常让她措手不及。来到学生家做访问时,有时不知道要从那里开场,介绍的内容也断断续续,总担心漏掉什么。后来,新芽干事吴育谨(慈瑾)师姊设计一套新芽简介手册,有了这个册子,大家在家访时就不会感到茫然,或是忘了把重点交代。
然而有了内容,沟通也是个考验。北区学校提报的学生七成以上都是马来友族,大家的英语及马来话在面对异族同胞时,常常会词穷,怕听错及记错。「我自己的英语不好,所以就厚着脸皮,多讲就多学。」也是「九姊妹」之一的林慧贞(慈殷)师姊笑着说。
起初,大家在首次打电话跟家长沟通时,开场白都很严肃,一板一眼,深怕讲错什么,会让家长提起戒心,反应冷淡。做事谨慎的慧贞师姊总觉得好压力,还特地到树芬师姊家学英语,希望能用最温暖的心打开隔膜,让家长放下对陌生人的成见。
随着经验的累积,树芬师姊笑着说:「反正我们现在不是考英文,最主要就是能沟通,他们听得懂我们的意思就好了。」而慧贞师姊开心地说,现在的她不只能用英文流利地和异族家庭沟通,也很容易融入对方的家庭,将她当成家人般亲切的关怀。 「当年小宝宝才满月,这次到访,小宝宝已经两岁了,真的好可爱哦!」 慧贞师姊聊起一个马来孩子的家庭,好像在说自家事般的欢喜。
再辛苦也值得
新芽的手续繁琐,除了每个月要和学校食堂结账,还要到学校为学生一一填补车资卡。慧贞师姊回忆说,起初地铁工作人员对志工送来的八十几张,突如其来的车资卡感到厌烦,坚决不让她们填补。
「那时,我只好一直向他说对不起、对不起……」 不断地道歉、耐心地解释、讲解新芽助学金的用意,工作人员逐渐软化,终于被她的诚意所感动。接下来每个月的互动下,地铁站的工作人员都认识慈济,也非常赞赏,甚至还鼓励自己的孩子参加慈济活动。
慧贞师姊欣慰地说,「只要用心够虔诚,一定能感动人。」
有次慧贞师姊和树芬师姊到学校办事时,遇到两位学生。其中一位马来学生恭敬地对她们说:「谢谢,因为有你们,我才能来上学。」另一位华裔学生则说:「我会很用功读书, 以后我也要像你们一样,去帮助更多的人!」
当时,两位学生的诚恳让她们热泪盈眶。事隔两年,感恩的话语,言犹在耳,就像强心剂,不断带给她们推动力,向前迈进,「再苦也是值得的。」
笑声蕴涵「爱」与「合」
新芽志工越来越多,人手也逐渐充足。一路走来,慧贞师姊对于新芽志工充满感恩,尤其是彭丽玲(慈逸)师姊。 「用最简单的心,去做最复杂的事,这就是丽玲师姊!」 慧贞师姊分享自己最怕做策划性的工作,但在丽玲师姊身上学习了如何把繁琐的事快速地安排好,不需想太多,做就对了。
丽玲师姊也是一起耕耘的「九姊妹」之一,她希望将来能带出更多的志工,更深入去关怀学生,不仅给予家庭经济上的舒缓,更要肤慰他们的心灵,让爱不断延伸与循环。
问她们辛苦吗?她们互望笑着说:「不会啊!都做到很开心! 因为有姊妹们的陪伴呀!」笑声中蕴涵了大家的「爱」与「合」,即使有什么错误,彼此都互相感恩与包容,一起想办法解决。
「新芽动用的人力很大,没有团队是做不了的。」就如慧贞师姊所说,背后有一群付出无所求,努力不懈的志工,保持着赤子之心、骆驼的耐力、狮子的勇猛心,闯了一关又一关,因为他们坚信每一颗小小的新芽种子,都有可能会长成结实累累的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