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Telegram Linkedin | EN
医疗

居家医疗及护理服务启动 铺出医疗关怀网

2012年2月19日,新加坡慈济人医会首次采取“流动诊所”的方式,上门为红山区长者进行居家医疗及护理服务,协助长者验血、测量血压及给予适切的治疗与关怀。通过每月第一和第三个星期天上午的服务,医护团队将持续上门紧密跟进长者的健康状况,及时施医施药,直至回复正常,为社区铺出医疗关怀网。


"SG20120219MEA-XJS-009”
任职于鹰阁医院的刘俊豪医师仔细地记录这位视力较差阿公的健康状况,医护人员则在一旁协助检测血压及抽取血液做测试等。摄 / 许景盛

病苦的人在哪里,仁医良护就在哪里。

新加坡社会高度都市化,人口日益老化,老年人健康和相关养护医疗设施的议题备受瞩目。纵使大多数国人住环境良好,本地仍有一群弱势群体需要及时的援助。

位于新加坡中部的红山社区(Redhill),其近千户一房一厅租赁组屋的住户多为年龄偏高的长者及低收入家庭。由于生活困窘、长期独居,影响了部分长者的健康和生活品质。

主动洽询社区医疗需求

2012年2月19日,新加坡慈济人医会首次采取“流动诊所”的方式,上门为红山区长者进行居家医疗及护理服务。服务范围以慈济义诊中心附近的六座一房式组屋为主,医护团队协助长者验血、测量血压及给予适切的治疗与关怀。首次服务就号召了17位人医会的医生、护士、药剂师、物理治疗师及在籍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生,共看访了18位长者。

自2010年,亨德申民众俱乐部(Henderson Community Club)及国大医药学会(NUS Medical Society)的学生经常在亨德申社区为长者定期举办健康检查,希望他们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后,可以自行到医院复诊。然而,碍于经济条件不良或行动不方便,有许多独居的年长者往往没到医院履行复诊,因而耽误了治疗。治疗的延误,往往导致病情恶化,不仅危害健康,也加重了病人的医药开销。

在了解情况后,慈济健检暨义诊中心驻诊的林汶豪医师把握因缘,主动与相关单位洽询,并经由亨德申民众俱乐部、中区社理会(Central CDC)、亚历山大医院(Alexandra Hospital)所整理的病人名单中,进行居家医疗及护理服务的规划。

爱语敲开封闭心门

早晨的曙光照亮不了阴暗狭隘的走廊,一房式的居住空间里弥漫着一股潮湿的气味。

“杜伯伯,我们今天来为您做身体检查。”几番呼唤后,68岁杜伯伯才在睡梦中甦醒。瘦弱无助的身影,无声地道出一生孤独的故事。

客厅地板上铺满了报纸,吃过的饭盒及用过的杯碗、筷子,随处可见。房子一片凌乱、居住环境恶劣。屋内一角储放着义肢及几把拐杖,覆盖的灰尘表明其功能没被发挥。因一场车祸而遭锯掉右膝盖以下的杜伯伯,匍匐在地,半拖拉着身子缓缓地在家中移动。

经人医会医师慰问,原本封闭自己的杜伯伯才渐渐释怀,开始回应医护人员的问题。七、八年来独居一室,无依无靠的他,没有家人的照料,出门的唯一代步工具便是轮椅。这次上门关怀,医师希望能详细地了解杜伯伯的病情及生活习惯,并给予适当的治疗及辅助。

医师的初步诊断发现,杜伯伯的血糖及血压指数偏高。“我们要让病人知道他们不是一个人过(日子),医护人员会好好鼓励他们不要放弃自己。像伯伯的案例,他需给予后续的关怀及辅助。”林汶豪医生说道。

细心带入医疗教育

医护团队关注的不仅是长者健康,也从小处观察长者对药物的认知与服用方法。有些年长者不完全了解服用药物的正确知识,有者更是忽略了按时服药的严重性。长期的疏忽,极可能危及健康及生命。

从八旬李婆婆的药箱中,医护人员就发现了一包中国成药。原来婆婆长期咳嗽未愈,便听取朋友的建议,并在未经医生认可的情况下,自行服用中国成药。医护团队当下告知其副作用及其严重性。婆婆才恍然得知,立即答应不再擅自服药。

来自斯里兰卡,就读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四年级的腊娜(Rana Aroos),第一次参与慈济医疗活动。从探访中目睹了弱势群体的恶劣居住环境,令她不胜唏嘘。人间苦相中,医疗团队的认真及对病人无私的付出,感动了腊娜。

“医生们能放下繁忙的工作,抽空给予病人关怀,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了解到真正的喜悦来自无私的自付出,再高的薪水也未必能体会得到。”慈济医疗人文的体现,让腊娜重新检讨毕业后要追求物质享受的旧观念。

腊娜希望毕业后继续在本地医疗界服务。这次服务的体验对她未来志向起了非常大的帮助,并加深她对本地四大种族的了解。为弥补语言上的障碍,腊娜希望未来有机会学习马来语及华语,让她能与异族的病人进行交流。

目前在陈笃生医院康复中心担任护理长的人医会成员陈俊耀,感觉社会上贫富之异,贫病者对医疗的迫切需求。这次服务,他勇于承担了总协调,善用自己在职场上的知识与人缘,号召同仁来投入。陈俊耀感恩有因缘能认识慈济,期许日后能将居家医疗及护理服务推广至其他社区。

仁医良护是守护生命的磐石。慈济人医会闻声救苦,盼为走不出来的苦难人,送上一分关怀照顾。通过每月第一和第三个星期天上午的居家医疗及护理服务,医护团队将持续上门紧密跟进长者的健康状况,及时施医施药,直至回复正常。

"SG20120304MEA-PBT-004”
医护团队在出发进行居家医疗及护理服务前,仔细地点算医疗仪器及检查药物。摄 / 潘宝通

"SG20120304MEA-PBT-007”
新加坡人医会首次采取「流动诊所」的方式,上门为红山社区长者进行居家医疗及护理服务。他们持续上门紧密跟进长者的健康状况,及时施医施药,为社区铺出医疗关怀网。摄 / 潘宝通

"SG20120219MEA-PBT-005”
因车祸而需截肢的杜伯伯,经由林汶豪(左)及陈俊耀(右)医师初步诊断出血糖及血压指数偏高,需持续给予关怀护理。医师们细心地关怀慰问,让原本显得孤僻的伯伯渐渐敲开封闭心门。摄 / 潘宝通

"SG20120304ME-HBY-014”
医护人员及志工在为长者验血及测量血压的当儿,不忘安抚忐忑不安的心情。摄 / 黄碧英

"SG20120304ME-HBY-011”
李婆婆因长期咳嗽未愈,在未经医生认可的情况下,自行服用中国成药。医护团队当下告知其副作用及其严重性。婆婆才恍然得知,立即答应不再擅自服药。摄 / 黄碧英

"SG20120219MEA-PBT-013”
来自斯里兰卡,就读国立大学医学院的腊娜(左),首次参与慈济医疗活动。目睹了弱势群体居住在恶劣环境,及慈济医疗团队对病人无私付出后,深为医疗人文的实践而感动。摄 / 潘宝通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