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Telegram Linkedin | EN
慈善教育

慈善入门 新芽福田殷勤耕

万事起头难,慈济新加坡分会新芽助学金计划在2009年启动时,慈济志工在毫无经验中摸索学习,几年来突破重重障碍,号召了许多发心的志工一起来耕耘福田。2013年度助学金计划的第一梯次家访,分会动员了3343人次志工挨家挨户去拜访,顺利在12月中旬完成了2595份申请评估。


"SG20120822CHB-YJP-005”
8月22日,分会慈善组召开新年度新芽计划说明会,广邀参与此计划的干部及志工们出席凝聚共识。摄 / 杨嘉珮

万事起头难,慈济新加坡分会新芽助学金计划在2009年启动时,慈济志工在毫无经验中摸索学习,几年来突破重重障碍,号召了许多发心的志工一起来耕耘福田。

新芽计划提供清寒学子餐食费和交通费,涵盖中小学、工艺教育学院和收容所,四届以来累积援助近一万人次。每年七月,来自各校的助学金申请单就纷沓而来,经慈济社工汇整后,再由社区接力,在全岛展开密集的家访评估工作。

团队让我依靠

“周一到周五,每晚要出动五、六个家访小组,周末高峰期曾经出动十组人。”北区和气慈善干事林慧贞表示,这次他们要在五周内完成一千份的2013年度新芽助学金申请,难免要用心安排、卯足全力。

北区是新加坡三区当中,申请人数最多的一区。由于友族学生比例偏高,在配对家访志工时也会特别留意。“一组四名志工,要有能讲华语和英语的,能负责开车的,还要有资深志工陪伴见习或新进志工……”

和气慈善干事、互爱慈善干事等组成一个策划团队,一组负责安排志工,一组负责联络学生家庭,分工合作,互通有无。尽管一周前就会提早确认家访名单和回报志工的出勤时段,但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策划团队都很能善解体谅,林慧贞说:“工作天的晚上做家访,因为很多志工都是上班族,临时要加班或家里有事,都不要紧。”

林慧贞把这称作“大风吹”的游戏,以平常心应对,不起烦恼。有时下午四五点,她们这些妈妈们在厨房里准备着晚餐,电话一个个打进来,回报说临时有人员调动。加加减减中,她们坚持着“不拒绝任何一个有心来付出的人”。

这边厢给家人准备好晚餐,那边厢就要出门做家访。车子一边开,林慧贞和团队经常一边打电话,接应变化球。因为身段柔软、言语委婉,有些临时才拨电话去约的家庭也能够接受志工上门拜访。

“说不累是骗人的。”四年来坚守岗位的林慧贞微微一笑,又说起志工们下班后啃着面包,匆匆赶来做家访,是多么令人感动。“因为我什么都不懂,所以要靠大家的力量。”

一千份的家访评估报告完成了,还要经过社区干部审核,这又是十天的团队运作。他们利用晚上的空档,由熟悉社区路线的小组长先审核学生的交通申请(巴士、地铁或走路即可),再查核学生的家庭状况,把不明确的案例筛选出来,进一步讨论或查证,再一一批阅和汇整纪录。

林慧贞很珍惜这个团队的学习过程,干部没有权力,只有责任。“通过讨论来达成共识,遇到有疑点,就打电话给学生再确认。”她说大家都希望“减少错误,把善款用在刀口上。”

有人缘事就圆

家访协调工作繁琐,但仍有志工连续几年坚持作“不请之师”,默默付出。东二互爱的戴钰郿已经第三年承担协调,动员效率越来越快,原因是“认识人多了”。

“有突发状况时,就知道可以向哪一位志工求救。” 戴钰郿开心地笑说。有时已经预约的学生家庭临时不在家,志工就会把握时间,尝试去拜访附近的家庭。若志工有自己的交通,就会便捷许多。

最难应对的临时状况就是司机菩萨临时无法承担,这时戴钰郿就依靠平时所结的善缘,另外觅人顶替。“其实我不是厉害找人,而是这一群非常贴心的志工,即使是临时的出勤,请他们来开车载送,他们都高度地配合,这是最感动、最感恩的。”

患有红斑性狼疮的志工黎慕芬,虽然身体有局限,但她仍时时祝福自己身体健康,把握机会投入每年两次的新芽家访和每月一次的校访。

慈济志工每月进入校园分发餐券,为了增进与学生的互动,志工们利用短短的时间,与学生分享印在餐券上的静思语。黎慕芬欣慰地表示,其中一名学生读到静思语“口说好话,心想好意,身行好事”,就慢慢改变了他对待同学的态度,与同学的相处变得更融洽。

经过将近一年的投入和深入了解,黎慕芬开始承担了北二的协力慈善干事和校园组长。她说:“看到很多志工兼顾家庭与事业,仍积极参与,我更要把握每一次付出的机会。”

踏入慈善门槛

新芽助学金计划与慈善济贫一脉相承,“教富济贫、教富济贫”的宗旨不变,但更欢迎毫无访视背景的新进志工加入。透过新芽家访,更多新进志工得以在资深志工的陪伴下,踏入慈善志业的门槛,见苦知福,并从中学习与学生家长互动。

“先生,请问您的目前的工作稳定吗?孩子的上学费用大概是多少呢?”便服志工林雅伟和家长亲切对谈,这是他参与的第三次新芽家访。经过前两次“只观不语”的观摩后,他开始踏出第一步,身边的资深志工只在适当时进行补充。

林雅伟当了十四年的计程车司机,也参与了由同行司机创立的“城市关怀组”。每周,他都有一天当值,在开工时间负责载送饭食给关怀机构或被资助的家庭,尽管收入可能会变少,他也不甚介怀。

“无论是‘城市关怀组’或慈济活动,我都做得很开心,因为都是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人。”他自我期许,往后能更投入慈善志业,因为付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幸福。

对于出生于小康之家的梁婉仪而言,第一次参与新芽家访,让她恍然体会:“开心上学、专心读书,原来并不是每一个孩子拥有的专利。”

她自己在求学时期,每天上学都是理所当然,好像日常生活的一部份。“以前上学的唯一困扰,就是要努力把书读好。学费、零用钱,向来都是向父母伸手就有。”做新芽家访后,她说,原来偶尔跟朋友聚餐的费用,足以支撑一些家庭一个星期的开销,这一点让她学会以后要谨慎用钱。

一路心灵风光

从商界退休的李广明,经亲戚接引,自2008年底开始参与一些慈济活动。2009 年新芽助学金计划启动时,才真正让他找到可以全心投入的慈善志业。

当初邀约学校加入新芽计划,是一项颇具挑战性的工作,仅仅通过电话约请校方面谈,就常被拒门外。由于李广明曾在大企业机构当主管,又有行销背景,在协助慈济与学校建立联系方面,他的经验和专长就得到了良好的发挥。

李广明从师兄师姊身上,看到了“不舍任何一个孩子”的用心。他自己也曾在没有明确的学生地址的情况下,还是怀抱希望,耐心地依循民众的指示找到了需要帮助的学生。

李广明有所体悟地说,若没有来慈济当志工,也许下半场人生就浪费在打球、喝酒和买卖股票中,并且也绝对不会成为一个坚定的素食主义者。在新芽家访中,他都会给予学生鼓励,有时在学校碰到新芽受惠学生上前和他打招呼,知道学生们过得好,学习有进步,就是他最大的满足!

2013年,新芽助学金计划即将迈入第五年。这个起源于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的济贫计划,延伸举办至今,无论经济大环境如何变化,依然凝聚着社会的爱心资源,弥补政府的不足,为家境清寒的孩子,点燃“安心就学”的希望。而在亲身敲开每一扇门后,留在每一名志工心头的,相信都是心灵成长的风光。

"SG20120922CHA-PBT-004”
每次的新芽家访活动展开前,各区负责此计划的窗口们必会事先规划家访路线、叮咛参与志工们在家访时需注意事宜及经验分享。摄 / 潘宝通

"SG20120908CHA-LCH-005”
经慈善组社工汇整来自各校的助学金申请名单后,社区志工就接力在全岛展开密集的家访评估工作。摄 / 林志华

"SG20120930CHA-CQH-028”
志工分成小组进行家访。在小组配对时,需要有能精通双语、负责交通或由资深志工陪伴见习或新进志工等,都是新芽窗口们的考量。摄 / 陈清华

"SG20100527-CHA-YJP-010”
林慧贞师姊(中)是负责北区新芽计划的协调窗口。四年来坚守岗位的她,把每一次的新芽家访安排当成智慧及学习的考验,感恩背后有个强大的团队让她依靠及成长。摄 / 杨嘉珮

"SG20120912CHA-LCH-001”
东二互爱的戴钰郿师姊(左一)已是第三年承担协调,动员效率越来越快,原因是「认识人多了」。图为她在为组员们做家访前叮咛。摄 / 林志华

"SG20120930CHA-LCH-001”
计程车司机林雅伟(中)在毫无访视经验下投入新芽家访。他在资深志工的陪伴下,踏入慈善志业的门槛,见苦知福,并从中学习与学生家长互动。摄 / 林志华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