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青人文真善美团队于2013年2月23日举办联谊,除了邀约对人文有兴趣的伙伴一同加入人文真善美行列,同时也希望让慈青们了解“为慈济写历史,为时代作见证”的重要性。会场共来了37名同学,而其中17人是第一次参与的伙伴。
提振使命 报真导正
慈青人文真善美副组长蔡宝玲学姊为大家说明证严上人对人文真善美的期待。“人,就是‘人品典范’;文,就是‘文史流芳’。人文真善美团队的使命,就是在现今充满乱象的社会,以报真导正为社会注入清流,即是把剎那的‘真’与‘善’化为永恒的‘美’。”
通过播放影片《菩提心要——智慧活水的使命.慈济45年周刊》,与会者了解到,创办刊物早期是为了慈善志业的征信开始的,之后才逐渐发展为现今报导人间美善故事的月刊。人人都是一部经藏,人文真善美志工经过用心体悟和采访,把感人的故事以文字、映像、影音展现出来。
在影片中,上人也慈示:“不管是平面、广电或是广播,无不都是在洗涤心灵,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让众生的烦恼可以变清流,清流如涌泉,这需要好的媒体。”
长期追踪 全面呈现
组长戴佳璧学长接着表示,除了为进行中的活动做纪录,人文真善美团队也需要完整记录筹备过程和幕后花絮,如此才能更全面地记录志业脉络或人间菩萨的前后转变。
佳璧学长就举慈青陈冠文一家的报导为例。陈冠文一家因弟弟患上癌症,而获得慈济帮助。这份关怀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善种子。弟弟往生后,慈济志工对冠文一家的关怀仍然持续。心怀感恩的陈冠文加入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慈青团队,他们一家更是参与了《慈悲三昧水忏》经藏演绎活动。
陈冠文一家的转变,因为人文真善美团队接力式的追踪,让这个故事得以完整地报导出来。由此可见,人文真善美不仅是报导活动,亦是为这一家人留历史,通过阶段性地收集资料,在适当时候整理报导,即是“为时代作见证”。
学长引航 深入人文
慈青人文真善美团队分为四个不同的功能小组,即笔耕、摄影、翻译和美编。每个功能小组各设组长,平日的勤务皆由一班尽心尽力的组员一起完成。
“照片让人‘哇’一声之后,还剩下什么?”国立大学慈青张佑平分享他承担摄影志工的心路历程。他分享一张浴佛照片,一名小孩双手合十,展现出虔诚与纯真的神情。
佑平说明图片可以无声说法,除了是慈悲的见证,更是慈济人文精神的展现。他也强调图文并茂的重要性。“若只有照片却没有图说,人家会看不懂照片的意思;加上了有意境的图说,平凡的照片也变得很有意思。”
“在出勤时,我抱着好奇心来访问志工和来众。”慈青学姊郑倩婷分享她“以笔耕耘”的心得。她说自己因为爱写作而承担了笔耕,而且她觉得文字可以抒发情感。“古人有云:文字的力量胜于武力,文字更能触动人心。”
倩婷学姊分享,无需华丽的文字,慈济大藏经注重的是准确真实,才能化为感动人心的清流报导。她也鼓励大家若无写作经验也可以加入笔耕团队,因为“用心就是专业”。
翻译组的叶俶伶学姊在三年前参与美国慈青社时,就开始为“大爱剧场”翻译字幕。她分享,从美国来到新加坡参与翻译团队后,更是越做越有心得。俶伶学姊非常感恩自己有机会接受双语教育,因而有能力承担翻译功能。
俶伶学姊总是想到有不谙中文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伙伴要了解慈济并不简单。以此同理心,她希望通过翻译,把慈济大爱精神传到世界各地。“少了翻译,也少了慈济在这世界创造的奇迹。”
联谊尾声,即将赴台在慈济本会上班的慈青学长陈荣光分享了一个故事,本地一名年轻人因母亲刚往生而郁郁寡欢,在偶然的机会下看到母亲生前在慈济义卖会中付出的照片,突然领悟到自己必须走出忧郁,珍惜当下。现在这名年轻人已加入人文真善美团队,付出自己一分力量。
荣光学长总结:“不要轻视自己的小动作,它有可能有着长远的影响!”每个活动因为有你、我、他的用心记录,让这时刻的感动能一直流传下去,感染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