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思,“把其字拆解来理解,静,青山无所争;思,福田用心耕,我还真没想过有这层意涵。” 新加坡广播主持人王帝璁说。
2013年5月17日,慈济新加坡分会副执行长张正昌与志工陈子荣受邀在新加坡958城市频道《日正当中》广播节目中,与全岛听众分享“什么是静思语?”
1960年,正值壮年的父亲骤逝,带给证严上人莫大的冲击,促使他萌生离俗修行,救济苦难众生的念头。拜在印顺导师门下之前的这段离家日子,上人为自己取名“静思”,潜心思考人生方向。
志工陈子荣认为:“在本地的快速生活节奏中,我们的心常会‘忙和盲’,若能缓一下,回到内心省思,有没有回到我们最初的理想,有没有回到我们所爱的人?‘静思’给我们很多的提醒。”
静思 圆融人事理
张正昌一家五口都是慈济志工,在家里很多话题都围绕在做志工、帮助人,彼此分享,藉事练心。他提到退休前和太太经营贸易公司,太太负责业务而他负责产制,但他经常拉不下男人尊严的面子,让业务领先生产制作。夫妻之间也会为了孩子的教养方式、财务处理等问题有意见分歧,点点滴滴使张正昌更能体会静思语“不要比谁更怕谁,要比谁更爱谁”。
争输赢,争道理,争一口气,结果很可能会输了感情。张正昌分享,有一次和太太起争执,气跑了太太,不久后在公园找到,张正昌让太太先开口。“我想很重要是要先接纳她的情绪,体会她的心,等情绪宣泄了,就比较可能来沟通事情。”
他因此更了解静思语“得理要饶人,理直要气和”的深刻意义。“师父常常教我们对的人要跟错的人道歉,我以前无法了解。原来有理的人,表达方式不对的话,让对方难过,就应该要为这种不对的表达方式向对方道歉。这样一来,错的人也比较愿意接纳对的人的道理。”
张正昌说:“人没有相处得很圆满,道理再好也听不进去。”而陈子荣也在工作领域中感同身受。
陈子荣在一家大企业中提供售后服务,在有限时间中解决客户需求,同事之间急起来有时会对人不对事。有一次两名同事言语不合,差点起冲突,他从旁安抚同事的情绪,搭起沟通桥梁,适时化解了弩张剑拔的气氛。
“我们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人是主体,要顾虑到人的感受,因此静思语说‘人圆,事圆,理圆’,它的次序是以人为先。” 陈子荣分享: “我们要能够去尊重客户的感受,甚至是上司、同事的感受,让对方感受诚意和爱。”
在三十多分钟的访谈中,张正昌与陈子荣将个人修身、职场工作、夫妻关系、家庭生活的故事娓娓道来。静思语的影响是在潜移默化中,陈子荣说:“从志工团体的默契延伸到自己的工作和日常生活,范围更广,更有深度。”
“终于找到可行的方案。”主持人王帝璁也表示:“不要让自己掉入思考的盲点。希望以真理作为人生的指引,来关照和引导我。”
善解 涵容的前提
当陈子荣分享,来自不同背景的志工能合心协力的法宝是“知足、感恩、善解、包容”时,另一名主持人一莎提及“善解”是建立一个包容性社会不可或缺的素质。
31年前新加坡首次推行“全国礼貌运动”,2001年起改以“新加坡行善运动”取代。“全国礼貌运动”以一头笑脸狮子“新雅(Singa)”作吉祥物,鼓励民众将美好的言行呈现出来。近来“新雅”却宣布 “辞职”,把“宽以待人、持续行善”的主动性回归到民众身上,希望借此提醒大家:改变,从自己开始。
善解,即“善于理解”,正向地同理他人的感受。张正昌谈到一个例子,有个负责卫生打扫的志工,有天发现洗手间内粪便一地,她的心念从埋怨他人,抱怨自己倒霉,转变到同理他人“或许是身体不舒服”,于是祈祷让他的身体赶快好起来,也因为体谅接下来的使用者,而赶紧把洗手间打扫干净。可见快乐和愤恨“都在一念之间而已”,善解能帮助我们转念。
四十余年行经之路,“静思语”是上人上求下化、躬亲实践的智慧结晶,一句句言简意赅,在今日忙碌的都市生活中,仍是洗涤内心烦恼垢秽的活水泉源。
证严上人期待:“法能入心受用,就是有用功的人,和境界会合时,就能展现内心的修养——人圆、事圆、理就圆。只要能用心,没有过不去的坎坷路。”
时值慈济新加坡分会成立二十周年,分会将通过静思语推广运动的系列活动,如“静思语好话满街跑”汽车贴纸分发活动、“静思语好话一条街”将智慧法语推入社区街坊、企业公司等;并与媒体合作,在节目中分享、引用静思语。
好话能入心,受用即善法。期待静思语在人群中,能被看得见、听得到,让社会上轻轻扬起祥和安定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