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0年代末,来自台湾的刘桂英(静莲),秉持证严上人慈悲济世的宏愿,接引了有志一同的本地人,在新加坡从慈善开始走入人群,拔苦予乐。慈济人无所求的付出,受到政府的认同,于1993年正式注册成立慈善团体。
从初期借用宝光佛堂,慈济人筚路蓝缕地走过第一个十年,到1998年底才搬到牛车水梨春园旧址,有了自己的会所与活动场地,继续默默耕耘,开展了慈善、医疗、教育、人文与环保等志业。志工渐渐增加,大爱脚步日趋稳健。慈济继而在2003年于牛车水会所举办了分会十周年志业成果展。
时间可以成就一切,慈济人在富足的城市岛国新加坡,继续走入社会暗角,闻声救苦,爱洒狮城。在往后的十年间,慈济人除了在岛国东部建立了心灵的家——静思堂,更积极推展走入邻里社区的志工组织架构,志工人数及志业都有长足的增长与发展。
廿年成果 大爱洒狮城
在2013年的今日,步入二十周年的慈济新加坡分会,犹如风华正茂的年轻人,蓄势待发。为了庆祝二十周年,新加坡慈济人策划了一系列活动,走出静思堂,走入群众。
6月5日至10日,在新达新加坡第四展厅的书展展场里,慈济举办的“慈济新加坡分会二十年志业成果展暨静思书展”就是系列活动的重头戏。
“新加坡书展”是本地的年度大型书展,每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尤其是中港台两岸三地的出版商参与,还有本地爱书人士前来寻找心灵好书。书展地点位于繁忙的商业中心新达城国际展览与会议中心。慈济人将320平方米大的空间一分为二,一半作为展览区,一半作为静思书展和人文体验区,是书展内面积最大的摊位。
静思书展主题《掀开美善人生篇章》,除了介绍静思人文读物,更邀请《经典》杂志总编辑王志宏,前来举办两场公开讲座——《我的经典人生》及《做一件一辈子想起来都会笑的事》,分享他从事国际摄影,到后来独自在青藏高原十年,组织了马背上的医师,为缺乏医疗的藏民带来福祉,以及参与慈济人道救援的丰富人生阅历与体悟。
志业成果展则以《立足狮城.深耕大爱》为题,将分会二十年在本地的大爱足迹与民众分享,希望让更多有缘人认识慈济,启发善念,加入行善的行列,让社会更温馨祥和。
分会为此挹注大量人力物力于场地规划、文宣制作、导览讲解、导览路线的规划,以及人文体验区的多元人文活动。全体志工合和互协,全力以赴,希望以温馨的慈济人文展现,接引来自十方的来众。
说法空间 精心规划
循着导览路线,会众就可以从进口处看见静思精舍“人”字屋顶,象征“静思勤行道,慈济人间路”;走入“时光回廊”,可迅速一览1966年慈济草创到47年后的今天,顺应着时间轴推进,台湾本会与新加坡两地慈济人的大爱足迹。
接着,68幅志业卷轴展现慈济在世界各地及新加坡的重要成果;而影音故事馆内播放着六支纪实短片,涵括慈善济贫、跨国义诊、教育活动、人文课程等等。图文与影音的结合呈现,让会众能更深切地感受到故事主人翁的心境、做志工的欢喜, 这都是证严上人将佛教精神,通过世界各地的志工,落实在人群中的真实纪录。
志业成果展对慈济志工来说,在回顾过去的同时,更有信心勇猛精进,落实慈悲道场于社区;对会众而言,希望能够得到人性真善美的启发,一起加入志工行列,开启人生的新篇章。
6月5日,在书展开幕当天莅临的台北代表处驻新加坡代表谢发达,在浏览展区后,肯定慈济人在新加坡的付出:“慈济大爱精神能够跟新加坡的读者介绍,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小小的一杯清茶,就能体现慈济的温馨人文,让访客感觉很不一样。”在2000年的一次静思书展,志工陈惜枝就是被慈济人文气息吸引而加入慈济。在这次志业成果展中担任现场协调的她,关照着值班的志工与接待会众,有时还要导览,从早一直待到晚。
陈惜枝表示,如今科技发达,人手一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无论在何处都可以看见“低头族”沉迷于虚拟世界里,无视于身边的人际互动,让她感觉到忧心。
“我们能在这里办书展和静态展,是很重要的,可以借由这样的空间,让有缘人走进来,能够看到真实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温情。我们展现的慈济温馨的人文,是可以有净化人心的作用。”
南非祖鲁族志工的志业卷轴,是陈惜枝最喜欢与会众分享的一幅。去年她到台湾参与干部营队,接触到南非志工,看到他们虽然贫穷,身上的制服与脚下的鞋子都很陈旧,但他们的慈悲心,是大爱的最佳体现,让陈惜枝很感动,常常与人分享,也希望藉此对富足的新加坡人有所启发。
书香心灵香 分享开卷乐趣
轻轻翻阅手中的《经典》杂志,来自马来西亚的纪伟国医生看到《唐风绸缪》专题对新马两地华人传承中华文化的报导,心中有了莫名的感动。“这些摄影作品与文字都非常感人,是一本值得收藏与阅读的杂志。”当下他决定订阅。在静思书展走动,翻一翻、看一看,不知不觉中他手里已捧着十本静思人文读物,相信他在悦读的同时,慈悲自然启发。
以深浅不同的灰色调布置的静思人文书展,在五彩缤纷的书展摊位中,更让人感觉安定。
穿着整齐制服的慈济志工,亲切地为走入展区的会众一一导览,分享志业卷轴中的真人实事,也分享自己在慈济的亲身经历与体验,是最好的见证。
散发淡雅幽香的白兰花,别致秀气的杨桃形桌灯,辉映着柔和的灯光;深蓝色的桌布上,整齐摆设着静思人文读物;高挂在书展外围的大幅静思语,迎着会众,让人随着视野聚焦处走入静思书展,荡漾在书香、人文香的氛围里,感受不一样的境界。
书展区内,慈济社教中心的书法班、彩墨班的师生,为会众在新购买的书本写上静思语和彩绘小画作,增加典藏的价值。彩墨画班的学生谭荟闻,应老师之邀, 连续五天到展区值班。莲荷墨叶、梅兰菊竹、小鱼草戏、向阳花开等图案,经谭荟闻的巧手,化成书页上美丽的点缀。“在作画时很感恩,希望画的都是他们喜欢的,都会法喜充满,我也跟他们结一份善缘。”谭荟闻满心欢喜地说。
找到路 不怕路遥远
6月5日开展首日, 谢淑梅就来到展区,但因展区内胶漆味重而匆匆离开。8日再访,还带了妹妹谢淑薇及母亲黄亚花, 打算好好地来认识慈济。
原来姐妹俩平日都会上网查询义工活动, 结伴做义工。一个多月前,旧邻居郑淑梅在成为慈济志工后,每天都将证严上人的《人间菩提》通过智能手机传给她,与她分享。
“当时的家庭主妇都可以日存五毛钱做善事,救济苦难人,上人打开了善门让人人有机会发挥助人的力量。这印证了每个人付出一点点,聚少成多就可以做更多好事。”
被竹筒岁业精神所感动,谢淑梅想要多了解慈济。浏览志业卷轴时,她指着“素食八分饱,两分助人好”的主题说:“现代人浪费太多食物,我支持这个理念。”她表示以后要尽量减少食量,把钱存下来帮助人,还说她和家人已经开始尽量素食,减少对大地的污染。
谢淑梅分享:“慈济的慈善志业体制完善、全面,还有医疗、教育及人文,在社区里可以帮助很多人。”妹妹谢淑薇也说:“我们住在新加坡,其实是很幸运的,应该拔出时间去帮助需要的人。”寻觅多时,两姐妹终于找到路。
十多年前,任耀娟就听过慈济,在过去的十年间也有慈济志工热心接引,但她始终徘徊于慈济门外。这次获知慈济办志业成果展而特地前来参观。
从慈济缘起,随着导览路线浏览到最后的“大忏悔”主题卷轴,图文并茂、真人真事的展现,深深撼动了她的心。
“真后悔为什么自己白白错过了这十年付出的机会,觉得自己这么多年来都未曾整正做过一件回馈社会的事,我真的觉得是时候改变了。”数月前的一场小病,需要在家休养一段时日,让病中的她,突然有所体悟。“我开始觉得人生很短,很无常。”任耀娟语音未落,眼泪已经流下。当下,她再也没有犹豫,决定加入志工行列。
“我已经错过了十几年,现在希望可以加入慈济,也许十年后就可以站在这里跟别人分享做慈济的喜悦。”
活动总协调萧明兰说:“慈济新加坡分会二十周年,我们希望通过视觉呈现、软体、硬体等,将慈济的大爱精神传出去。希望有缘走入志业成果展的人,找到人生方向的定位, 清楚自己心里所要的。在他走出这里后,心里留下‘慈济’, 留下一颗善的种子,一起来付出。”
6月5日至10日的六天里,走入慈济展区的五千多名会众,其中也包括了慈济的社区志工。大家互相邀约,三五成群,旧人带新人,一起走入慈济大藏经里,重温幸福点滴。
因为要陪90多岁父亲回台湾故乡花莲,志工章爱玉在9日回国,刚好赶得及在最后一天到展区当导览员。“分会十周年时,我还未加入,幸亏我参与了这次分会的二十周年成果展,更有信心走入另外一个十年、二十年。”她满心欢喜地说。
对了,二十年,正是花样好年华,新加坡的慈济人,广撒菩萨网大招生,继续在这美丽花园里的城市国家,闻声救苦,深耕大爱,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