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还很紧张,因为不晓得会有多少人来。”
南区和气组长张正昌(济昌)看到当区第一次社区共修会座无虚席,终于可以放下心头大石。自2013年8月起,南区和气将于每月第一个周三晚间,在位于南区的慈济健检暨义诊中心举办社区共修会。
8月7日,首次共修会共有119名志工和民众出席,干部筹备了三个月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
方便法门 开在社区
为落实“志工社区化”,慈济新加坡分会自2005年底推动四合一架构,2010年成立合心组,并扩编为三大“和气”(社区)。其中南区和气,指的是新加坡河西畔,沿着西海岸一直到裕廊西(Jurong West)和武吉巴督(Bukit Batok)的区域。
由于慈济静思堂坐落在岛国东北部的巴西立(Pasir Ris),而大部分南区志工却居住在最西端的裕廊西,若乘搭公共交通(地铁或巴士)从西到东,往往要花上两个小时才能到达。有些志工和会众因路途遥远,而错过了静思堂的许多活动和共修会。
为了就近接引民众与凝聚社区志工,张正昌发心要将共修会落实于南区,因而成立了策划团队,来推展社区共修会。干部参考了反应不俗的日间共修会形式,决定在社区共修会中加入了佛经导读和大爱电视台节目《大爱人物志》,让社区共修会可以更活泼,更贴近日常生活的节奏。避免内容重复之外,干部也希望藉由凝聚社区,从中鼓励大家参与静思堂的共修会。
佛典导读 贴近生活
共修会正式开始,大家静下心来唱诵《三十七助道品》,接着观赏《大爱人物志》。《三十七助道品》为佛门基础,是佛教名相与助道的精要,计有三十七项修道要目,是初级佛子不可或缺的知识。《三十七助道品讲义》是证严上人以其入世法业的深切体悟,向弟子开示大乘无上修行的法门要义。
慈济志工杨冠雄这天的导读主要是概论《三十七助道品》的三十七种修行方法。杨冠雄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如何运用佛法来面对考验,例如曾经在地铁里遇到有人听音乐很大声,而起厌恶心,自己醒觉后就赶快用“四正勤”(已生恶令灭,未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长)来转心念,并祝福对方。
影片《大爱人物志》记录了新泽西州南汤姆斯河市的约瑟夫香槟市长(Joseph Champagne)的故事。在桑迪飓风重创美国和该市时,他亲身投入赈灾,穿上慈济志工背心,从物资打包开始,全程参与每一次慈济在当地的发放。杨冠雄在佛典导读时,就称他为“四如意足”(欲如意足、念如意足、进如意足、慧如意足)的典范。
杨冠雄最后总结《三十七助道品》,就是要精进,守好正念,稳固道心,在接下来的共修会中,他将一一剖析每项助道品的修行方法。
自身受益 再邀亲友
慈济健检暨义诊中心的配药员黄俊卿,非常高兴共修会终于可以在社区举行。虽然黄俊卿最近积极参与静思堂的共修会,但路途遥远,想要邀请朋友也不容易。住在附近的她,如今可以省下许多交通往返的时间,带朋友来参加也不起烦恼。黄俊卿从《三十七助道品》导读中分享所学:“时时要提起正念,境界来时,就不会起烦恼。”
另一名志工林振富表示,在南区举办共修会非常方便,可以省下前往静思堂的时间。林振富表示这次的共修会穿插了《三十七助道品》导读,对曾经有上佛经班的他来说是一个复习,加强了解。况且,社区共修会是一个很好的管道,让他了解平时所唱诵的经文涵义,因此更期待下一次的导读环节。
也是分会副执行长的张正昌感恩南区志工,特别是干部广为邀约;并感恩策划团队,让大家在百忙中能静下来内观和反省。他希望大家以佛法共修,面对境界能智慧地转换心念,不起烦恼。这天也是农历七月初一,七月吉祥月,南区近百人藉由社区共修会相聚精进,共聚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