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6日的“2015年慈青回营日暨岁末祝福”中,34名学员聚集在新加坡静思堂,与慈青学长、学姊们一起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此次的回营日以“小钱行大善”为主题,鼓励慈青回归“竹筒岁月”的精神,期许人人都能做好事。在六个小时的活动中,慈青更是深入地了解到“一枚硬币的蝴蝶效应”。
善的涟漪 滴水成河
2015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慈济基金会(新加坡)于静思堂举办了“2015年慈青生活营”。除了新同学,慈青再度邀约生活营的学员回来相聚,了解彼此的近况。回顾营队的点点滴滴之余,回营日特地安排了“善的涟漪”时段,让学员检视与分享自己在营队中所许下的承诺。
在过去生活营主持“环保攻站总结”的余承翰学长再次为大家温故知新,希望学员与大家分享自己落实环保与善行的心得与效应。
陈琴烨曾在生活营中发愿为身边的朋友介绍美味的素食,让朋友了解素食其实很美味又健康。可喜的是,朋友被陈琴烨所感染,甚至会主动要求一同去吃素食。种下的善种在朋友的心中发芽,陈琴烨感到很欣慰。
课程也特地安排刚从台湾参加营队回来的陈少洪与洪铃伙伴,与大家分享推动素食的心得。洪铃曾经是班里的唯一素食者。洪铃当时发愿要让班里的同学了解素食。于是,洪铃鼓起勇气利用老师上课前的十五分钟,准备好充足的材料,站上讲台推广素食。
洪铃说:“我不知道他们懂多少,相信多少,但是我相信,有一天他们偶然回想这些,一定会被感动。”洪铃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只要把爱放在前,一切都是为人类,为地球。洪铃感染了班里的朋友在午餐时选择素食,也感动着在场的学员。
行善无专利 有心可参与
慈济成立之初的“竹筒岁月”是善的涟漪最好的印证。慈青聚精会神地观看影片《回眸来时路》,影带讲述了竹筒岁月的发起与推广的过程。慈济草创初期,三十名家庭主妇,跟随证严上人的脚步,仅用每天买菜省下来的五毛钱,点点滴滴汇聚爱心,为开启了慈济慈善的脚步。
课程之后安排了实业家沈喜洲和访视员林志伟和大家分享本身对“教富济贫,济贫教富”的体悟。
沈喜洲分享了自己走入慈济的过程。身为上市公司乃德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的大老板,过去的他把几乎所有的休息时间都用来打高尔夫球。在接触慈济之后,沈喜洲发现所有的享乐都是暂时的,而持久的喜悦莫过于在人群付出。沈喜洲笑说:“自己快乐,不如众乐乐。”
林志伟自投入慈济以来,积极投身于新芽补助金计划,帮助了许多经济困难的学生继续求学,帮助贫困的家庭走出困境。林志伟认为此计划的意义重大,让学生和家长们感受到了人间的美善,同时启发善念,部分学生还参与环保和日投竹筒,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
活动其中一个环节是以攻站形式了解慈青的功能组,即医疗组,环保组,人文真善美及安老院。攻站除了介绍付出方式外,更是希望学员可以分享自己在付出的过程中的感想。
自2015年9月,慈青开始关怀李亚妹安老院。慈青詹旺曾经在台湾与中国大陆参与过机构关怀活动,他发现两地的志工很有系统地安排活动。“而这里的安老院,可贵之处在于那份真挚的关怀。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是发自内心的关怀。”詹旺补充道。
观看《全球慈济大藏经》后,由校辅邱旻蕙和王威勋颁发“福慧红包”与竹筒给每一名学员,希望这群年轻人接受证严上人的祝福之余,能日投竹筒,常发好愿!
慈青陈琴烨(右二)在慈青生活营发愿向身边的朋友推动斋戒茹素。 摄 / 何耀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