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亲手制作点心,配上一杯好茶,跪下给父母喂食,再献上康乃馨与拥抱,以此感恩双亲。 摄 / 林孟才
“平常在家里,我没想过给爸爸妈妈奉茶,原本以为今天会很尴尬,但是看到大家都这么做,我就鼓起勇气,给爸爸妈妈奉茶。”平常少和家人互动的朱韦龙表情腼腆地回忆起奉茶和喂食。
参与慈济青少年班(简称“慈少”)已两年的他,平常少和家人互动,难得和父母一起参与活动。当他看到父母写给他的感谢卡,而父母同时也收到了他装饰的康乃馨,妈妈廖宝云和朱韦龙从中感受到了彼此的关怀,顿时红了眼眶。
新加坡于五月和六月分别庆祝母亲节与父亲节,趁着孝亲的季节,163户家庭的247名孩子偕同252名家长,一起参与2016年5月22日由慈济基金会(新加坡)快乐亲子成长班(亲子班)和慈少联办的感恩双亲节。
清晨八点,晨曦照在新加坡福建会馆文化学院的百年大榕树,气根随风飘逸。早到迎接大家的,还有负责筹备的教联会老师、教育志工和慈青。这是格外热闹的星期天,总参与人数共603人,大家分成两大组,在礼堂、五间课室和底层的空间,同时进行一系列温馨感人活动,让父母和子女真心交流。
爱在心里 勇敢表达
“哇,怎样(装饰)哦?”“老师,不会也!”四楼的课室传来孩子们的提问。一朵康乃馨,几张彩纸,加上彩带,材料看似简单,但对孩子而言,困难的部分其实在于装饰过程。
“老师,我好了!”经过一番努力,孩子把康乃馨装饰成美美后纷纷自豪地喊着,准备送上康乃馨,回到爸爸妈妈或是爷爷奶奶的怀抱。
另一边厢,家长们在另一间课室用心地拿着笔,在精致的信件上写下给孩子的内心话,借此对孩子坦诚,也让自我期许努力拉近亲子关系。
双方制作完毕后,带着礼物碰面。“爱在心中交流,不要轻易错过,要勇敢说出口……”亲子一边哼着,一边看着《小太阳的微笑》歌词的大字报。在慈青的带动下,亲子随着歌曲快乐起舞,彼此打开心房,用肢体语言传递爱意,主动牵手拥抱,大方地微笑相望,顿时课室成了快乐天堂。
“在写卡片的时候,就是在尝试打破隔膜。”平时工作忙碌的甘友发觉得写信环节有意义,可以拉近距离。这次一家四口全员到齐,儿子甘皓日与女儿甘浙瑜结伴一起行孝,满心欢喜的妈妈成泽菁表示,双亲节提供了实际的平台,让爱说出来。
“平时在家也会说爱,开心不开心也都会讲出来,在孩子面前做模范。”成泽菁认为维持家人之间的良好沟通,需做到及时说出心里话,缩短彼此间的隔膜。因此,她与丈夫甘友发也会示范打开心房,坦诚沟通,让孩子知道这样是好的。
彼此感恩 真心交流
除了装饰康乃馨,孩子们还需制作点心。底层空间的长桌上摆着黄色香米饭、紫菜、枸杞子、瓜子等,让孩子们凭着自己创造力制作点心给父母,完成之后再练习奉茶。随后,孩子们慢慢列队步入礼堂,各自站立在家长面前,手捧着放有茶和点心的托盘,亲子对望,双眼泛红,画面动人。
孩子们随后跪下奉茶,再亲手喂食。家长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食物本身的温度,还有孩子双手的温度。嘴里暖,心里更暖。家长们也不忘双手递上信件,让孩子当场读进心里。
今年半劝半哄幼女来参加亲子班的白书维,自己平日在班上承担音控,今天暂时放下音控的岗位,陪伴女儿。他特别在信中向九岁的幼女道歉,因为平日在急躁时语气重,会责骂幼女。柔柔的音乐在礼堂飘扬,一枝康乃馨、一杯清茶,父女对望,双眼泛着泪光,女儿投入爸爸怀里,之前的不愉快顿时烟消云散。
源自内心对女儿的爱,却施予严厉的管教,让白书维和就学中二的长女,似乎越走越远。“考虑先陪女儿一起观赏韩剧,而不是一味告诉她少看。”白书维觉得应当先和女儿交朋友,用善巧方便,彼此投机之后才可好言相劝,慢慢打开父女之间筑起的高墙。
“用意对,但方法错了,急起来时,会恶口以对,知道不对却一时控制不住。”他自觉惭愧,决定调整自己和女儿的沟通方式,接着引述方才家长交流会中的一句话给予孩子最深的祝福:牵着孩子的手是父母的责任,同时记得慢慢放手给予信任。
艳阳高照,近四小时的双亲节在动静穿插间慢慢落幕,让亲子可以放慢步伐,调整心态,建立互信。
亲子班和慈少班联办的感恩双亲节,163户家庭499名成员共聚在新加坡福建会馆文化学院。 摄 / 王绥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