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是一位伟大的老师;佛陀教化众生有四种方式“示、教、利、喜”,示范给学生看,不断谆谆地教诲,使受教的人能受惠,使受教的人起欢喜心。”
2017年4月29日及30日,新加坡慈济的教育团队与四合一干部分别齐聚静思堂,在进入探索游戏之前,聆听高明智老师分享佛陀的教诲。高老师带领的探索教育团队以游戏为媒介,引导学员在游戏的喜悦中,培养团队默契,形成共识;同时思考团康游戏所蕴含的意义:学习团队的心法和手法、分工规划、不断改善。
“真正的团队,即是从一点一滴累积爱的存款,让队员感觉像一个团队(feel like a team);队员的想法决策都以团队为中心(think like a team),通过说话做事缩小自己;每个队员都能放低身段,柔和喜顺,那么工作起来像一个团队(work like a team)。”高老师简短又深刻的分享后,学习营一连串的游戏就开始了。
建筑大爱屋 为团队打气
面临天灾频传,许多灾民当下被迫住进临时收容站。除了短暂的即时援助,慈济也根据灾民的需要展开中长期援助,包括兴建大爱屋等。“建给灾民,就像建给自己住一样。”探索教育团队为此带来乐高积木,设计了限时建造大爱屋的游戏。每组学员派一位代表去看大爱屋模型的全貌,接着以最短的时间根据颜色与规格合力把大爱屋建起来。
建造过程让志工黄顺伟印象深刻,除了要共知、共识还要共行,“比如家访时,有人关怀和问候案主,也有人负责记录,大家都有一定的默契和互相分享。”
团队精神除了按照能力分工、互相支持,也包括包容和谅解。有的组别反复练习装卸模型,以便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虽然到了正式计时慢了下来,但是谁也不责怪谁;有些年长的志工记忆力与颜色辨识度比较弱,但是团队依然珍惜他们为团队加油打气,展现了难能可贵的包容。
野雁一起飞 拱桥传温暖
野雁每年要飞行好几万英里,长远的旅途,它们以叫声来互相鼓舞彼此;有伙伴受伤就会跟着在旁守候,等复原了再赶上大队。林文泉自2015年和孩子参与亲子班后,在家开始和孩子一起做环保,一起投竹筒,并在今年承担亲子班的队辅岗位。在“野雁一起飞”环节中,文泉觉得人与人之间互相鼓励很重要,在老师、家长和队辅之间全力配合,能让孩子有更好的成长。
郭汯賳、骆姵颐夫妇带着孩子郭杰峻(下图)一同前来参与这次探索游戏培训。在“拱桥传温暖”环节中,由于杰峻手不够长无法传球给对岸的组员,其他组员合力抱起杰峻顺利传球。骆姵颐分享:“平时杰峻很难坐定,难得今天的课程有很多游戏和互动环节,希望带小孩来一起学习和成长。”
高老师表示:“拱桥传温暖这个环节就是模拟富楼那(梵名Pūrna)不畏艰辛到南方传法的精神,参与者的感受很深,学习到信任伙伴的重要,在组队当中也要互相包容和成就。”高老师带领的探索团队,将很多证严上人的开示融入游戏设计中,希望学员能把有所受益,运用在社区推动中。
建宝塔 见宝塔
多宝如来在未成佛之前,曾经发愿:“我在未来的世界,凡是有佛出世,将要说妙法莲华经的时候,我的宝塔,从地涌出,现在其前,住在虚空,令大众皆能看见,证明说法华经的境界是不可思议。”
为了搭建越高越稳的宝塔,各组学员各出其招,有者以三角形稳固基础,也有的组别以重迭的正方形一柱擎天;有的组别很快地开始建造,也有的组别花了很长的时间在构图。建宝塔过程中,有让步的宽大心胸,有缩小自己的配合,宛如规划活动时的商讨至实践的过程。成功的关键在于“择法觉支”,团队需以智慧判断,选择正法。
中区副和气组长林志伟在“建宝塔”环节中,感受到干部之间的团队精神,“重点是遇到问题时,每个组员如何沟通、善解和包容彼此,有了共识后一起共行。”每个活动在筹备和动员时,会面对组员不足的情况。林志伟表示可以从干部做起,与组员多结善缘,并且适才适用,放在对的地方就能发挥。
幼教安亲班 撒播爱的善苗
负责慈济安亲班的林秀莉每天都和其他老师以及孩子们互动。林秀莉认为不管在哪一个领域,每当任务出现时,每一位组员都需要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大方向是什么,然后再按组员的能力分工。“今天听高老师解释如何把上人的法和人文,应用在日常的人事物和与孩子的沟通上,十分受用。”
从幼教志工到幼教助教,陈淑壖很尽责于照顾小朋友,家长带小孩回家后,陈淑壖也会把场地打扫得干干净净,以防孩子受病菌感染。她分享:“看到园长尽心尽力地安排班级课程和郊游,可以感受到她的压力。但是听了野雁可以飞行千里背后的故事后,其实我们可以朝着共同的目标互相鼓励。
身为慈济幼教园长的许毓寳,曾担任多年的老师,能体谅老师的辛苦。当遇到幼教老师忙不过来的时候,她会挺身补位。许毓寳的贴心,许多幼教老师都感受在心。在“爱的Memo”环节中,幼教老师纷纷写感恩卡给许毓寳,让她很感动。“今天幼教老师都几乎到齐,希望这次学习营可以更凝聚彼此,为家长和孩子散播爱的种子。”
心灵捕手 让爱延续
一位棒球手失明后,如何让他也能找回棒球捕手的乐趣?心灵捕手的游戏让学员扮演付出关怀者、接受帮助者和给予指导者三者的角色,一边培养学员的慈悲心,也鼓励人与人之间能体谅不同点,从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来自马来西亚新山的志工丘德胜在教育组付出,也承担和气副组长。高老师深入浅出地解释上人的法和学员的互动,让他法喜满满。“在‘心灵捕手’这个环节中,我体会到信任和互助的重要性,团队的力量大。”他希望将今天所学带回教育组,落实在社区团队的运作中。
做中学,学中觉。高老师期待慈济人能把握当下,身体力行地去付出。也因为彼此的经验和成长背景的不同,边“做”边“磨”,道心坚定就能越磨越亮;“法亲相处之间,就是要把握时间、空间、人与人之间,做到‘感恩、尊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