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3日,慈济基金会(新加坡)欢庆24周年,佛堂座无虚席,两场超过六百名志工欢喜见证慈济在狮城茁壮成长的二十四载。感恩过去、展望未来,这天慈济正式启动“百万好心人大招募”运动,推广“竹筒岁月”精神,期许大爱与人文继续根植狮城。
“竹筒岁月”是慈济在草创期克难做慈善的精神,亦是半世纪前人心淳朴的见证。如今新加坡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富足,也幸免于天灾和战火,然而政府不断提醒人民要居安思危,建立包容性社会,尤其对眼下风起云涌的国际时局带来的冲击和隐患,时时保持警惕。
祥和社会来自人心的净化。新加坡慈济推动“竹筒岁月”精神,希望启发人人的爱心和善念。这天,吉祥物“阿竹”(Teck)与“阿笋”(Soon)首度亮相,与众同欢;而职工率先响应,排列成长长的队伍,欢喜地把善款倒入大瓮中。
莫忘初衷 爱与善为传家宝
舞台上,精彩的短剧带领大家走入时光隧道,呈现了早年慈济以克勤、克己、克简和克难的精神,展开小钱行大善的竹筒岁月。在贫苦的60年代的台湾,主妇们每日省下五毛买菜钱投入竹筒做救济金。贫病寡居的林曾老太太是慈济第一个长期照顾个案,慈济每月拨款雇人照顾她的生活,也出动医师往诊,直至老太太往生为止。
第二个故事是慈济协助患有青光眼已近失明的妇人卢丹桂治疗,承担了台币五千多元的医疗费。后来,卢女士因将先生带回来的两颗高丽菜一次煮完,不堪丈夫的责骂而选择轻生。这令人难过的个案,让证严上人意识到济贫后还要持续关怀,由此衍生了个案复查的制度。
“短剧很生动,能让新进志工了解慈济的缘起。”委员王素菁说虽然曾经听闻或读过相关讯息,但以短剧的方式呈现,更容易深入人心。
资深慈济人林雅芝和罗三民加入慈济超过二十年,这天周年庆,夫妇俩喜见志工人数年年增长,大家一起回家庆祝,座无虚席,好像大团圆的聚会一样,让他们十分欢喜,林雅芝还开心得流下泪来。她感叹:“今时与往日不同,从前人少,一个人什么工作都需要承担。如今事事都能分工进行,更加得心应手。但也不能满足于现况,一定要用心募百万好心人,把更多人接引进来。”
新加坡是有福之地,今年证严上人期许慈济人提起使命感,以人文深耕本土,招募百万好心人,建立起社会防护网。罗三民认为:“百万好心人是上人对大家的期许,有压力才有动力,也才能成长,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
化不可能为可能,需要愿力和方法。这天马来西亚麻坡团队应邀而来,无私地分享募心募款的宝贵经验。委员刘懿芸、黄瞻瞻生动地讲述了麻坡志工排除万难筹建静思堂,为了募集马币五千万元的建设基金,大家奔走于大街小巷,举办万人义卖会、竹筒爱洒和募心莲等等。
起初连志工都不看好的竹筒爱洒,意外地引起社会大众的响应,既印证了人心本善,也让志工提振信心,从一组志工到全体志工都相继落实在自己的社区。麻坡志工走入商铺、校园,甚至去到大门深锁的住宅区讲解竹筒岁月精神。刘懿芸分享点点滴滴的温馨故事,有店家会主动打电话提醒志工回收竹筒,还有店家说:“不好意思,存入竹筒的钱不多,我再加多一些。”
刘懿芸表示,竹筒爱洒可以形成蝴蝶效应,一支竹筒放在店铺,走入店铺的人也许会好奇询问其由来,这样就会让更多人认识慈济。她希望“小钱行大善”的蝴蝶效应可以扩散到新加坡。
行善不是有钱人的专利,肾友陈惠兰得到麻坡慈济补助,在志工的鼓励下,开始去关怀照顾户及当医院志工,从中见苦知福,也知道了慈济善款得来不易。有一次在影片中听到上人呼吁“希望人人都能成为手心向下的人”,她评估自己的经济能力后,和先生商量,主动停掉了慈济补助。如今已是受证委员的她说,清贫致福,只要节俭度日,吃得清淡,把买菜钱省下来就可以投竹筒了。2015年, 她将存了四年的竹筒捐出来,作为麻坡静思堂的建设基金。
源源不断 募爱迎向25周年
麻坡团队的妙法分享,大大鼓舞了在场志工的士气。“麻坡团队很单纯地相信上人的话,踏踏实实做出成绩,让我们很信服。”新加坡委员梁玉玲肯定地说:“团队力量大!”
承担协力组长十年的梁玉玲,已经把慈济事当成本分事,但知道“百万好心人大招募”启动时,她坦言有压力。志工和她分享招募好心人其实就是把一百万和上人有缘的人找回来,这话让她瞬间放下顾虑,提起使命感。新加坡法规较为严谨,但并非障碍。看到麻坡家人以种种创意方式募款,她觉得自己也可以运用烹饪的好手艺,并希望带动组员一起发挥良能。
听了麻坡团队的分享,卓养耐除了满心感佩,也认为典范的建立和带动很重要。他感觉国人生活富足,但很多人的心灵并不充实,“当我们去募心,就可以把精神粮食带给他们…… 通过好观念、礼仪、人文等的分享,不仅提升个人涵养,也让家庭更和谐。”他认为这就是净化人心的责任。
二十年前就认识慈济的卓养耐,以往总觉得人生要一步步来,先把事业、家庭照顾好,再来拼志业。不料最近亲人离世,他才警觉人生无常,行善不能等,三个月前开始募好心人,至今已有108人。以前的挂碍,原来都是自我设限,如今,对人说慈济已经变成他的生活习惯,一点都不难,也不费力。笑容、做慈济的感动故事、慈济善款的用途——这三者都不能少,也是他度人的窍门。卓养耐欢喜地引用这天周年庆所学“诚、正、信、实”——“我们要发诚心去度人;保持正心、不要有挂碍或怕拒绝;要有信心自己会学到方便法去度他;最后实心才可以成就他。”
招募百万好心人是长期运动,新加坡慈济以“元元不断•募爱挑战”作为第一阶段的启动,同时善用资讯科技和网际网络,设立专网和FB粉丝页,加大募心募款的传播力。“元元不断•募爱挑战”号召有心人每日发善念、每日存下新币一元,持续一百天,然后将善款捐给慈济的慈善基金,通过慈善、医疗服务,支援本土弱势群体,辅助他们回归生活正轨。
曾以脸书来接引慈青的戴明翰认为:“(元元不断•募爱挑战)这个网页发挥很多,直接标识出重点,对年轻人来说很方便。”这天他邀约了十多名慈青前来与会。他说,科技不仅拉近了与年轻人的距离,而且可以让善的讯息进入虚拟世界,让低头族看正能量的讯息也是好事。
原本认为“百万好心人大招募”跟自己没有关系的慈青陈少洪说:“新加坡知识份子多,觉得不太容易打成一片。”听完解说后他了解募心募爱的重要性,并认同麻坡志工所说的蝴蝶效应。现在运用脸书和社群媒体可以让慈青有一个方便解说的平台,对陈少洪来说容易许多。“一块钱对学生其实是很多,但是只要对方愿意,我们不设限,我现在有信心可以从身边的人说起。”
“静思法脉勤行道,传承法髓弘誓愿,慈济宗门人间路,悲智双运无量心。”时值新加坡慈济迈向25周年,志工以钟鼓齐鸣与高昂士气,演绎《勤行颂》,让人眼前一亮。执行长刘瑞士感恩大家常年的付出,并期勉大家能做提灯照路人:“上人开路,我们铺路,希望邀约更多人来走这条平坦的菩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