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晓得可以帮得到谁,能够帮多少就帮多少。”
第一次和太太、孙子来静思堂捐血的顾育祥回忆第一次捐血时,对针筒有所恐惧,不过捐了后就觉得其实“也没什么”。平日要上班又要帮忙照顾孙子的他,再忙也要捐血。他神情笃定地说:“要做就有时间,3月、6月、9月、12月(慈济举办捐血),很容易记。”遇到捐血活动,他都会相约几个朋友一起去捐血。
2018年6月30日,慈济基金会(新加坡)于静思堂举办季度捐血活动。顾育祥原本在前一周前往位于欧南园的卫生科学局血库(Bloodbank@HSA)捐血,由于血压太高,医生建议他休息,改天再捐。休息了一周,他终于如愿以偿,顺利通过检测,并成功捐血,他开心地说:“如果身体允许的话,我想捐100次。”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经常带儿子刘金翰参与捐血活动的刘祥隆,以身教的方式传承助人精神。这一天,18岁的刘金翰不再只是陪伴父亲捐血,而是捐血者之一。这已是他第二次捐血,上一次是在去年,当时还未满18岁,还需要父亲签署同意书。
“昨晚老爸问我要不要去捐血,我说OK。”就这样,父子俩一起来到了静思堂。“我希望以后可以一年捐血两次。”刘金翰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坐在一旁的父亲听到儿子的承诺后,一脸的安慰。
从三十多岁开始捐血的刘祥隆认为,一个身体健康的人,能够捐血是一件好事,也是一种福报。大约七、八年前他就开始参与静思堂举办的捐血活动,有时也会带儿子一起前来。父亲捐血的善举,从小就在刘金翰的心里种下了善的种子。
“我就是在静思堂捐血而认识慈济的。”去年9月,在一次偶然的机遇,陈婉彬来到静思堂捐血。在与志工的交谈中认识了慈济,随后更加入志工的行列。
因缘真是不可思议,回忆当年她就住在静思堂对面阿姨的家,每天看到穿着慈济制服的志工来来往往,感觉好奇怪,却从不曾想要走进来了解。事隔十多年,没想到自己也成为了志工,穿起慈济制服。这一份善念也感染了15岁的表妹,表示长大后也要像她一样成为志工。
陈婉彬认为静思堂捐血的氛围让她感觉温馨,因为有志工在身边关怀与陪伴,减少不安的情绪。“自从成为慈济志工后,想法不一样了,比较正念,心态也改变了。”自从当了志工后,她发觉自己改变了很多,与母亲的关系也大有改善,每天都会透过短讯向母亲分享静思语。
由于静思堂佛堂正在装修,所以捐血地点改为一楼的多功能室。虽然多功能室只能摆放八张捐血床,却不影响民众捐血的热忱,这一天共有148名民众和志工登记捐血,共募到112袋血,希望这一袋袋的鲜血,能让生命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