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前人开道,后人铺路”,2018年是新加坡慈济迈向25周年庆,四分之一个世纪以来,一步一脚印以爱和善深耕社区。
为欢庆25周年庆,慈济基金会(新加坡)举办一系列活动,其中在大爱人文馆举办的志业成果展于2018年9月1日正式拉开帷幕,为期一个月,与会众分享25年来慈济扎根狮城的成果。
执行长刘瑞士在致词时表示,新加坡慈济从一颗菩提种子开始,到走过四分之一世纪,非常感恩每一个人点点滴滴的付出。他希望未来能邀约更多人走在康庄的菩萨大道上,让慈济种子铺满新加坡。
志业成果展于9月1日至30日,在一座因建筑外形采用白与黑而俗称“黑白屋”的大爱人文馆举行。刘瑞士说:“本来打算到外面租场地来举办这个成果展,商讨之后,觉得大爱人文馆是一个很好接引民众的地方,可以非常近距离跟民众解说慈济的作为,并一起努力,那么这个法脉宗门,就可以永续在这个小红点(新加坡)。”
步入第25个年头,周年庆主题为“以诚相伴.用爱铺路”。谈及25年庆的标志,活动总协调马庆华解释设计背后的含义:“我们是以诚相伴,以爱铺路,25周年庆logo有一条弯弯的线代表铺路,一条线一路延续到圆圆的小红点,希望人人回到初发心,让新加坡这个小红点亮起来。”
在导览员的带领下,民众及志工纷纷进入人文馆二楼参观。人文馆有多个不同主题的展区——“新加坡馆”、“故事馆”、“世界馆”、“多媒体馆”和“历史馆”。民众分成几组,每组由一个导览志工带领参观。志工一一介绍慈济缘起;从30名家庭主妇的竹筒岁月,再到精舍师父以咸豆干下饭的刻苦精神,至今大爱足迹已广布全球94个国家。
当会众踏入“新加坡馆”时,显然更为亲切。因为这里是关乎新加坡的人与事。新加坡慈济紧随慈济发源地——台湾花莲的脚步,发展各大志业,包括慈善、医疗、教育、人文和环保。展馆透过看板和各式各样的展品,如梳子、发夹、电话簿、机票票根和手套气球等,呈现背后的故事,每一件展品也是一个历史的反映,都让参观者留下印象。
零零散散的五分钱、一包包纸巾让你想起什么?“其实这是关于一位李阿公,他年轻时是在公厕当管理员,南亚海啸时,他会把这一些五分钱捐出来。”导览员为大家讲解五分钱背后的故事以及慈济的慈善理念 “济贫教富”,让受困者从手心向上转而手心向下,自助助人。
当年为了帮助南亚海啸的灾民,慈济照顾户李阿公竟然一口气把点滴攒积的五分钱,加起来多达两百元的零钱捐给慈济。导览员继续说:“尽管他不富有,但他的心却很富有。李阿公曾经说过如果他有余钱就会捐出来。这表示那五分钱是他所拥有的余钱。”
在医疗志业看板,志工和医护人员一起动员,从看诊到往诊,提供居家医疗服务和关怀;志工担心八旬长者忘了服药,医护人员将药丸一份份打包贴在墙上;经过一年多的诊治和复健,渐冻人可以缓缓走出家门。医疗志业也从新加坡廷伸到海外义诊,医护人员及志工自假自费,跨国举办义诊拔除病苦。
相信“教好一个孩子,就等于影响一个家庭。”至今,新加坡慈济的教育志业体设有大爱幼教中心和安亲班。启发生命良能,培养健全人格,是教育志业的宗旨;透过慈济环保教育站及每月一次在全岛39个社区环保点的资源回收日,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鼓励人人用鼓掌的双手力行“大地环保”之余,也力行茹素护生达到“心灵环保”。
“25周年庆,慈济开道以来有很多感人的故事,从志业成果展带出更多的感动。”总协调马庆华说:“志工以诚以情默默付出,趁着这机会让大家更了解慈济在新加坡的志业活动以及散播善种子。”他希望接引更多民众在新加坡一起努力,也希望早期的志工可以回到原点,找到自己初发心,年轻一代的志工可以获得资深前辈的带领,一起学习,让静思法脉传承下去。”
为欢庆新加坡慈济25周年,2018年8月26日起至明年3月30日将举办一系列活动。除了志业成果展,在慈济大爱人文馆的草坪上也将举办〈经典・壮游・20年〉摄影展、三场人文讲座和两场影片放映会,为成果展增添更丰富的色彩。
更多详情,可浏览 https://tzuchisg.wixsite.com/25anniversary/guanyu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