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Telegram Linkedin | EN
教育

用爱连线 给未来的护士警察打气

一个承诺,为期三个月,每两周在线上辅导课业,教学相长,扩大爱与善的循环。进行了三个梯次的课辅计划,除了陪伴弱势家庭的孩子适应居家学习,也成就了一群热忱有爱的青年。且看看这两名大学新鲜人怎么说?



黎靖雯与小朋好友言谈甚欢,小朋友还大方展示弟弟的画作。(照片提供 / 黄蕴名)

过去一年因新冠疫情,新加坡大部分学生都必须适应线上学习,这包括初入大学殿堂的两名女生——黎靖雯和蔡慂洧。尽管课业繁重,也没有教学经验,但她们都愿意拨出时间参与线上课辅计划,陪伴弱势家庭的孩子赶上居家学习(Home-based Learning)的进度。

课业之外,更重要的其实是心灵交流和陪伴。蔡慂洧所辅导的两个孩子,虽然只有十来岁,却已立下成为护士和警察的志愿。孩子的初发心,也鼓舞着她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

课辅计划牵线 加入慈青团队

大学新鲜人黎靖雯和蔡慂洧于2020年8月入学,分别就读国立教育学院(NIE)中文系以及南洋理工大学(NTU)的土木工程系。

黎靖雯在2020年阻断措施结束后,跟一群初级学院同学,包括慈青沈恩绮聚餐。沈恩绮跟她分享自己参与课辅计划1.0的经验,引起了她的兴趣。“当时在等待国立教育学院的录取通知,也想通过这个活动,看看自己对于做老师是否是兴趣,还是只是一时的?”因此在她善用进大学前的空档,报名参与课辅计划2.0。

这个“用爱连线(Mentoring With Love)”线上课辅计划由慈济基金会(新加坡)启动,慈济大专青年联谊会(简称慈青)受邀为照顾户孩子提供线上课业辅导。自2020年5月份以来,三个梯次已嘉惠了60人次。


黎靖雯因课辅计划而接触慈济,积极参与慈青活动,并于2020年末正式受证慈青。(摄 / 林岑玲)

课辅计划2.0也让蔡慂洧回到慈济大家庭中。其实她从亲子成长班就开示接触慈济,但在初级学院时因课业繁忙,减少参与慈济活动。在同侪沈恩绮的接引下,蔡慂洧不仅报名课辅计划,还参与了客工宿舍布置等活动,并于2021年4月受证成为慈青。

2020年新冠疫情给莘莘学子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初入大学的新环境,不仅没有迎新营,多数时间都必须居家学习,和新同学的交流仅限于小组作业时,隔着荧幕做讨论。作业完成后,往往没有再联系,很难交到新朋友。

此外,学校的选课系统及相关资讯,对蔡慂洧来说都很陌生。“在一个全新的环境,谁都不认识,有问题时也不知道要问谁,感觉好像只有自己一个人在拼,很慌。”

幸而有慈青伙伴和学长姐的关怀,才让她稍微平复了慌乱的阵脚。大三慈青李宜倩知道了她的情况,适时陪伴和引导。“学校课室的名字很相近,学姐也会提醒我,不要走错,不然以我迷糊的个性,在这么大的学校里,我就会迷路了。”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蔡慂洧觉得已经帮了自己很大的忙,让她想要把这股温暖,继续传出去。

不是老师 做孩子的哥哥姐姐

同年8月,课辅计划2.0正式展开,当时一名孩子有四名课辅小老师。黎靖雯和蔡慂洧刚好被分配到同一个孩子。

同组的慈青学姐潘苡吟和高安晴,因在1.0时已认识了孩子,与孩子有一定的互信,所以她们就想了一个可以吸引孩子的破冰游戏。她们一起用新加坡地图设计了百万富翁游戏,带动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分享,而这个游戏也顺利地让她们打破隔阂。

尽管如此,起初上课氛围有些严肃,往往都是慈青在说,孩子在听。黎靖雯和蔡慂洧希望孩子可以卸下心防,与她们有更多的交流。每回课辅开始前,她们都会先关怀孩子的生活近况,分享当天的心情,从而了解孩子。她们也观察孩子言行,从他的兴趣入手,一次无意中发现孩子喜欢韩流明星,打开了他们的话匣子。加上孩子性格开朗,渐渐地发展成亦师亦友的情谊。

“课辅计划的其中一个目标是陪伴孩子。他在家里不一定有人跟他交流、讲话。我们希望让孩子知道,有一组人是关心你的,可以帮助你的。孩子可以把所有想分享的事说出来,我们也不会说出去,就给他们这样一个平台。”黎靖雯说道。为了拉近距离,她也让孩子叫她们姐姐,不要把她们当老师。

蔡慂洧也有相同感受,希望以哥哥姐姐的角色来引导孩子。她认为自己跟孩子们的年龄差距不大,可以引导他,给他建议,学业上可以重点帮他们慢慢地学习和吸收。


透过课辅计划与小朋友接触后,蔡慂洧感受到教学相长,希望能尽己之力引导小朋友,在他们心中埋下善种子。(提供 / 蔡慂洧)

偶尔她们也有不知所措的时刻——孩子听不懂教学内容。蔡慂洧越着急就越解释不清,这时她就请慈青学姐,也是补习老师的高安晴帮忙圆场,事后她也会向安晴请教。“我觉得有学姐在,算是有了一种精神上的支持,不会那么有压力。”而黎靖雯会找不同方法来尝试,希望启发孩子的兴趣,并可以更好地理解,开心地完成课业。

她们同时也发现到孩子的一个问题,在陪伴孩子做作业时,孩子不确定答案对不对,就会习惯以“不知道”来回应她们。“我们希望他能减少说不知道,鼓励他说出想法,所以一开始规定他,一堂课只能说五次不知道,过后发现他用完配额后,就会沉默不语。”

硬性方式得不到理想成效,四名小老师针对这个问题一起讨论,黎靖雯就根据自己在学校上课学到的技巧给予建议,得到不错的反响。“我们接下来告诉他,可以说不知道,但是要说出自己的想法,让他不对自己的想法有不舒服的感受,这样会让他更愿意去谈。”这个方法显然奏效,孩子也更愿意表达。

课业忙碌的她们,碰上作业高峰期或大考,还要抽空整理和构思教学资料,庆幸有同伴相互补位,也因此在时间分配上得以更好地规划。黎靖雯认为自己也学会了更合理地分配时间。蔡慂洧则认为,整理教学资料则是让她可以从课业抽离,“因为要构思人文课,所以搜索相关视频的过程,也是一种休息,还可以从中学习和复习学过的静思语。”

几堂课下来,她们也发现孩子有所进步。负责教英文的黎靖雯,发现不喜欢英文的孩子,一开始完全不愿意开口说英语,在慢慢引导下,孩子在后来她们去做家访时,还会主动地用英语跟她们交流,分享近况,让黎靖雯非常欣慰。她们几人也与孩子的感情更好,计划结束后,她们还约了孩子一起到慈济人文青年中心逛逛。


课辅计划2.0结束时,四名小老师高安晴、蔡慂洧、黎靖雯和潘苡吟一起录制视频,送给孩子。(画面截屏提供 / 张玉佳)

虽然留下温馨回忆,但在受邀参与第三梯次计划时,黎靖雯坦诚当下有点犹豫,因为会碰上大考,怕自己无法兼顾。“好在是两个星期一堂课,觉得自己可以做到,再加上这个团队很有组织性,很好地去接触小朋友,去提供我们可以提供的帮助。”蔡慂洧则是想要继续帮助更多孩子,愿意坚持下去。

感恩孩子出考题  学习观机逗教

迈入2021年疫情情况仍反复不定,慈青团队继续展开课辅计划3.0。这一梯次有人员变动,黎靖雯和蔡慂洧被分配到不同的孩子,但同样都害羞内向,这也为两人的工作带来挑战。

黎靖雯帮孩子复习了一篇短文的生字,孩子当下都会把它记在纸上。但三堂课下来,她发现孩子非但没有学到,每回都设法弄丢笔记。发觉孩子没有学习兴趣和动力,她就与搭档一起另想办法,讨论适合孩子的教学方案。第四堂课,她们尝试跟孩子玩文字游戏,孩子玩得很开心。“如果小朋友觉得我们的每一堂课,他有学到一点东西,又或者会让他那天开心或期待一点,我觉得都很值得。”

而蔡慂洧被分配到的孩子,同样没有兴趣学习,但喜欢聊天。她发现孩子每次上课都会迟到至少半个小时,而且家里嘈杂,似乎没有一个适合他学习的环境。有时孩子在上课过程中,会抱着电脑在家里到处走动。

蔡慂洧为了让他专心上课,温和地提醒他坐下来,但孩子反而关闭视频。这虽让蔡慂洧稍感泄气,但她没有放弃。“他有提过在学校很难跟同学沟通,可能他只是需要有人陪他说话。”蔡慂洧将孩子说过的话记在心里,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跟孩子交流,继续以哥哥姐姐的角色陪伴和关怀。

对未来将扛起传道授业责任的黎靖雯来说,通过课辅计划,让她学会平等心,“接触了这些小朋友后,发现他们并不是如自己想象地自卑、敏感,他们其实很开朗。现在会一直提醒自己,不能单看学生家庭背景就去判断学生的性格等,而去断定一个学生的潜力和发展空间。反之,应看自己可以怎样给予学生所需要的帮助。”对症下药,对学生做更多了解,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她想要尽己之力,更好地给予帮助。

而对于蔡慂洧来说,从两个小朋友身上,她看见了拥有理想的美好。她所接触的两个孩子,虽然只有十来岁,但他们已立下志愿,一个想成为白衣天使,一个想成为警察。孩子也会要求她多分享关于这两个职业的讯息,她也乐于与他们分享。

这对未来仍有踌躇的蔡慂洧而言,是个冲击,也是个反省。“其实我从小也有志愿,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志愿也一直在换,直到现在,我也不懂未来要做什么。”她坦言很佩服两个小朋友,向他们学习,去思考未来的人生方向,立下目标去努力。

虽然课辅计划3.0在教学上遇到了一些挑战,但她们都坚信——对的事情,做就对了。

“把课余时间花在有意义,而我也会开心的事情上,这也是服务他人。如果不去做的话,我不觉得我会花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黎靖雯说道。蔡慂洧也分享她参与了两季的心得,同时也是这个课辅计划希望达成的长期目标:“我们在教他们时,会在他们的心里种下种子。通过这样的引导,可能可以影响他们,做出改变,让我做了很有满足感。”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