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新书《存乎一心》的出版因缘,台湾慈济慈善志业基金会副执行长刘济雨举办新马巡回新书发表会,9月22日来到新加坡慈济人文青年中心。摄/ 黄建兴
台湾慈济慈善志业基金会副执行长刘济雨,阔别十年再度出版新书《存乎一心》,并于9月22日晚间7时30分,在新加坡慈济人文青年中心举办新书发表会,吸引约350人到场聆听。
《存乎一心》是刘济雨继《修与行》后出版的第九本著作,全书共十章,收录了刘济雨过去主持线上读书会,集结生活故事,佛法哲理与个人修行历程的故事。
刘济雨新书《存乎一心》封面导语写道:“人生有许多困境,常源自于对生命价值的与误判:以物质衡量贫富、以享受区苦乐、以得失评断成败……却忽略了真正驱使命运的核心动力,往往取决于自己的一念‘心’。”摄/ 陈雪晶
幽默风趣的刘济雨在发表会中,分享了一连串逗趣故事,串联生活化的深刻哲思,让人在轻松氛围中不知不觉吸收正向的观念。他从忙碌的都市生活切入,说明忙中有错,心是外界的映射,如何在繁杂人事中不生烦恼,保持心境的平和自在。
例如他说,一位小朋字在阿嬷念佛的时候连续喊了阿嬷三声,导致阿嬷生气地说:“阿嬷在念佛,你不要吵”。小朋友不解地表示:“阿嬷,你刚才叫阿弥陀佛几千次了,阿弥陀佛都没有发脾气”我才叫阿嬷三次,你就发脾气。”瞬间引起全场爆笑。
此外,为发表会拉开序幕的慈济人文志业品牌长林天来更是打趣道:“师兄(刘济雨)实岁74岁,虚岁24岁,以他的年龄最适合在青年中心来做分享。”
同时,林天来呼吁到场来宾一定要多读书,生命因阅读而宁静,阅读改变生命, “大家很喜欢听他(刘济雨)的演讲,很喜欢他签名,很喜欢跟他拍照,但你一定要记得,你要更喜欢读书,读这本书。”
欢声笑语中 收获满满
发表会特别邀请慈济人文志业发言人、大爱台主播陈竹琪到场为刘济雨进行一对一访谈,主持人巧妙地抛出观众普遍关注的疑问,如做慈善是不是适合有钱、有闲,已经“上岸”的人做?刘济雨强调慈善是人人都能做的,学生时代就能接触慈济与佛法,是一种福报。尤其年轻人在做慈善时,有机会累积“福与慧”,让人生更顺遂。
台湾慈济人文志业发言人陈竹琪(右)向现场观众“诉苦”说自己寒窗苦读十年,读了刘济雨的三本书才敢来今天的访谈。摄/ 黄建兴
新书发表会观众反应热烈,来自中国黑龙江的胡宁(下图),是受朋友邀请而来。他表示,虽然之前不认识刘济雨,但能感受到他是一名有智慧、风趣幽默的人,“通常我们如果自己有一些深刻的领会,不一定能讲得好,即便是讲得好,不一定能让所有人接受得到。但是他讲得又好,又让所有人轻轻松松地接受,我觉得这点很难做到。”
他进一步分享,作为一名父亲,他对子女教育的观点很是受用:成绩好坏不是重点,重点是父母的心态。并且让小孩有也有一个好的心态去看待自己的成绩,健康快乐的成长。
胡宁(绿衣)因对佛法感兴趣,恰好受到读书会书友邀请前来参加《存乎一心》的新书发表会,并希望之后有更多机会参加慈济活动。摄/ 陈雪晶
从线上到线下的见面会
此外,同时作为YouTuber的刘济雨,在新书发表会中还不忘见缝插针,提醒大家拿出手机搜索“刘济雨”,并订阅、按赞和开启小铃铛,这样大家早晚都能“各服一帖”影片,永保安康。
扫码添加“大爱之友” WhatsApp官方账号后,只需举手即可获得小礼物。摄/ 陈三峇
现场也吸引不少YouTube粉丝,作为粉丝之一的蔡秀珠表示,她在得知刘济雨要举办新书发表会时,就邀请家人一同前来参与,很开心虽然是上班日,但依旧有五名家人陪同与会。
蔡秀珠很认同刘济雨所说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是靠求神拜佛求庇佑,身体力行行善才是重点。她好奇“师兄怎么365天保持正能量?”,因此特别期待与刘济雨合影。
来自马来西亚的陈倩雯,毕业后就前来新加坡工作,在疫情期间接触到刘济雨的Youtube读书会,觉得浅白易懂,几乎每周都聆听。这次获悉新书发表会在新加坡举办,几周前就赶紧买了书,特别带来请作者签名留念。
从慈青时期开始投入慈济活动的陈倩雯说,刘济雨的演讲一如既往的幽默、有启发性,尤其是拿错书包跳飞机的故事,说明“忙中有错”,让她自我警惕,加入慈济要多用心,省思自己的习气是否已经改善?
新书发表会尾声设有签书环节,作为粉丝福利。读者兴奋排队索取签名。摄/ 陈三峇
同样作为刘济雨YouTube粉丝的何仰伦(下图),是在台湾实业家的活动中认识刘济雨。他分享道,平常会一边看影片,一边做笔记。但现场访谈有别于预录好的影片,整体更加真实、有趣。此外,这也是他第一次看作者的书,虽然还未开始看,但通过这天的讲座,最有启发的是关于“改‘脾气’更要改‘习气’”的观点,且期待书本中的内容会唤起他观看影片时的回忆,让他温故而知新。
何仰伦(左二)把握机会和作者刘济雨(右一)合影留念。摄/ 许素菁
注:《存乎一心》一书可在新加坡各大静思书轩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