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礼火化场仪式厅的告别式会场,没有泪流满面的沉重悲痛,反而洋溢着平静祥和的气息。在遗体被送去火化之前,慈济志工王碧莲的儿孙,手持色彩缤纷的美丽花束,一一上前献花。对他们来说,这一天是两年漫长岁月后的“告别”。
2019年11月26日,王碧莲因肺腺癌而离开了人世。生前,她签署《遗体捐献志愿书》留下遗愿,将自己的遗体捐赠给新加坡国立大学杨潞龄医学院,提供教学解剖使用。去世的第三年,解剖教学完成,慈济基金会(新加坡)在2022年7月15日为王碧莲举行感恩告别式
遗体捐献者,被医学生们尊称为“无语良师”,这天共同参与告别式的除了家属和志工,还有国大医学院职员和医学生,众人依次上前为“无语良师”献花,场面庄严又感人。
大一即将升上大二的国大医学生邓佳暄,在会后受访时引用一则思想实验故事“玛丽房间”(Mary's room)说,大体老师以血肉之躯,展现身体的知识,像把他们从黑白房间带到彩色世界, 指引学生走进医学殿堂。
“在课堂上,我已经记住了腹主动脉的所有分支、皮肤的皮节(dermatomes)……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和实际一层层切开皮肤、骨骼和肌肉(的体验),完全无法比拟。”
心地善良的王碧莲,生前很喜欢行善助人,她曾登记捐骨髓,后来骨髓配对成功并捐出骨髓。后来患病,对于生死她也豁达看待,得知有大体捐赠的信息就决定签属同意书,希望成为无语良师,使更多学子获得启发。
慈济基金会(新加坡)副执行长陈昭云在告别式上代表执行团队致辞时,以“碧莲老师”尊称舍身遗爱人间的王碧莲,感谢她舍身育才,延续生命光辉的方式,令人动容。
陈昭云还透露,王碧莲是慈济基金会(新加坡)同意捐赠大体给国大医学院的志工里,第一位完成解剖教学者。他说:“碧莲老师是我们的榜样,让我们见贤思齐,看见菩萨身影在人间。”
做出遗体捐献这个决定,对在乎“身体发肤”和“入土为安”的华人而言,尤为艰难,但王碧莲的三位儿女给予全力支持。遗体捐献出去后,经过两年七个月,三人再见到妈妈,不禁伤感哽咽,却也欣慰她的心愿总算得以圆满。
不仅是圆满了母亲王碧莲的遗愿,三姐弟也都签署了《遗体捐献志愿书》,希望传承这份无私付出的精神,未来成为一位位亲授人体奥妙的大体老师,让生命长青不凋萎。大女儿姚雨萱说:“人往生了,若可以做有意义的事,那就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