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癸巳年,大年初九,台湾知名戏曲家许亚芬将数十年的人生历练和《法譬如水——慈悲三昧水忏》经藏演绎的心得娓娓道来,让新加坡会众们听出耳油,笑声掌声不断。
在农历新年前,许老师曾拜访花莲静思精舍的证严上人,向上人报告自己将到访新加坡的新年行程。在场的全球慈济志工总督导黄思贤当下就邀约她前来新加坡慈济静思堂分享。许老师慨然应允,在2月18日返台前,把握晚间空档,与新加坡会众们交流。
是晚因下雨的缘故,讲座稍有延误,但许老师依然把握时间做最后的试音、背景音乐的检测、音色调校等等,体现了专业精神。
2011年,许老师与其剧坊应慈济之邀,于慈济45周年时参与《法譬如水——慈悲三昧水忏》经藏演绎,由许老师扮演要角悟达国师,后续更在全台公演了将近三十场。其庄严扮相和优美的歌子戏唱腔及身段,让人印象深刻。在新加坡讲座的两百名会众中,也包括了慕名而来的戏迷和《水忏》经藏演绎者。
梨园子弟 一步一脚印
许亚芬老师出生于歌子戏世家,爷爷、奶奶和父母都是歌子戏子弟。早年在台湾,歌子戏是乡间的平民艺术,从业者工作辛劳,社会地位和报酬并不高。许亚芬喜欢唱歌,但自小就没有意愿加入戏班。
17岁那年,学历不高,又没一技之长的许亚芬,最终决定入戏班。母亲(艺名:黑猫雲)对她教导比较严苛,多运用激将法来激发她的潜能,甚少有一般父母对子女的赞赏和鼓励。母亲曾教诲:“别人演得不好,自己就要来诠释。”不为失败找借口,也不逃避承担,让她一步一脚印,扮演客串了不同的角色。
数十载的演艺磨练,让许老师体悟“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从形形色色的角色扮演中,丰富了人生历练,更了解到父母的辛劳,认份地追随这一条演艺之路。她也从中培养出不轻易气馁、坚定的个性。戏里戏外,都是“从哪里失败,就从哪里站起来。”
志在戏曲 薪传年轻世代
岁月不居,人事更迭。观众代代不同,歌子戏也随之改变了诠释方式。许老师始终肩负着传承歌子戏的使命,去芜存菁,不断进行研究改良,希望让更多年轻人认识、了解和喜欢上歌子戏。
在一次的童子军训练营中,受邀参与的许老师灵机一动,变通运用“饶舌(Rap)”的歌唱方式,向年轻人宣导戏曲艺术,果然得到他们的热烈反应。许老师表示:“就像不可用自己的方法向他人传达佛法,一定要用他人能接受的方式去引导他人入法。”
“万变不离其宗”,许老师期盼让更多年轻人接受歌子戏,它不是俗气,而是有水准及内涵的表演艺术。为此,她成立了“许亚芬歌子戏剧坊”,也毅然加入表演艺术传薪的行列,在台湾各个大专院校、社团、研习营、剧团、基金会担任指导老师。
诠释经典 改变人生观念
在演绎慈济《水忏》的悟达国师一角期间,许老师感受到大爱精神和团队合心的力量,让她更体会证严上人所说的“多用心”、离苦得乐及行菩萨道的真谛。“我们很庆幸自己能行菩萨道,来世会走得更好。”
将证严上人的教诲“多用心”铭记心中的许老师,都会善用经藏演绎休息的空档,去到舞台下,从不同角度观察,从中揣摩出自己应在舞台的哪个角度演绎出角色的特点。此外她也多方面搜集资料,向精舍常住师父和佛教界法师们请益,以求深入《水忏》精神,以便让肢体演绎更摄受人心。
许老师觉得自己以前只是个表演者,向来没有宗教信仰,也不相信鬼神的存在。自从演绎经典后,她开始信佛,更赞叹佛教追求真理及忏悔的法门。
学佛让许老师感受到“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善恶,都是被环境熏陶而已。因此转念很重要,心存好意则人生路上充满光明。她更赞叹证严上人是个在世的大觉者,教法生活化。因缘聚足下,她也皈依了上人,成为真正的慈济人。
“人生起起落落,如果我们碰到一个很好的导师,选择对的人生方向,那我们的人生就不会白走。”
忏悔法门 渡化有缘人
年轻志工李俊贤在会后分享:“我本身就是一个不喜欢参加法会、诵经的‘佛教徒’,但是如果可以通过许老师这种演绎的方式来吸引更多人接触到佛法的话,我觉得是一个非常棒的方法。”
李俊贤在2011年慈济新加坡分会的岁末祝福中,演绎《水忏》悟达国师一角。在讲座会中,两地“悟达国师”相见欢,李俊贤更得到许老师的现场指导角色唱腔和神情。他说:“聆听许亚芬老师分享她如何克服困难及考验,是我今晚的最大收获。”
第一次参加慈济人文讲座的李善程,感觉到“慈济活动相当生活化,令我大开眼界。”他有做早课、晚课和诵经的习惯,但很少把佛典经文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许老师将经藏演绎融入自己人生历练的分享,让他颇感受益,启发他“生活中会碰到障碍,若能忏悔,就会到清净。心灵清净后,很多idea就会涌现。”
“大时代需明大是非,大劫难需养大慈悲,大无明需要大智慧,大动乱需要大忏悔。忏悔才能洗众罪,免受苦难再轮回。”讲座尾声,许亚芬老师浑厚庄严的唱诵声回荡在佛堂里,一句一声,诚心邀约着大众往自己内心观照,在这个大时代中把握每一个净化人心的因缘。
备注:
“歌仔”是通行于闽南语地区(闽南、潮汕、台湾)对民歌、小曲的通称。台湾的歌仔念谣是直接用口吟诵,或敲击梆子定节奏。在人文讲座中,许亚芬特别正名为歌“子”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