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Telegram Linkedin | EN
人物

翻转人生 看见坚强与自在

如果您一侧的肢体活动出现障碍,您会如何面对?脑性麻痹患者黄希杰自幼就无法拥有正常的生活,他埋怨,摔东西发泄脾气,成长路程并不好过。直到四年前他接触了佛法,接续走入慈济,善用身体在人群中付出,人生有了大转变,甚至影响了他人……


SG20160618 GNA ZZY1 002慈济人像家人般的照顾,让黄希杰(左)重新找到人生的方向。图中志工带着黄希杰做晨运。(摄 / 郑振育) 

“铮!铮!”一次不成功,再敲打一次。

右手弯曲的食指与中指之间夹了条铁柱,黄希杰必须用左手举起铁锤,重重地敲下去,稍有不慎,随时会敲伤右手。

这份敲打的工作,需要精准的视力和力道,然而黄希杰患有眼球震颤,唯有近视物体,找出定点,左右手合作才能完成一个简单的敲击动作。

“我想要尽力尝试看看。”每星期五天,黄希杰就在新加坡脑性麻痹联盟中心,靠着自己的双手打工赚钱,收入虽然不多,却是一个小天地,让他从工作中肯定自己,和社会接轨。黄希杰十分珍惜这份工作,自特殊学校毕业后,他在此工作了十九年,同时接受物理治疗。他说:“若我放弃了,就没有工作,也没有未来”

在铮然作声中,练就了他“铁中铮铮”的特质,专注力与认真度胜过一般人。同事谢先生对他赞赏有加:“他对自己很有自信,什么工作都会做,很好!”

生命的磨难 他不觉苦

36年前,早产三个月的黄希杰,因左脑缺氧,一出生就右边身体瘫痪。他并非小儿麻痹症患者,说话虽然无法清楚表达,有时唾液难以自控地滴落,都是因为脑神经无法很好地协调肌肉而造成的。

六岁至十八岁,母亲蔡丽霞陪他上学,老师教他穿衣服、烫衣服,让他学习自理,如今很多事都不假手于人。他自小就不把自己当成残疾人士,说自己是正常人;走在街上,不理会别人异样的目光。

有时候,他也会跌倒,但是从不打电话求救。个性倔强的他回到家后,蔡丽霞看到他有皮外伤,想帮他搽药,他也一概拒绝。

黄希杰以前的家境很好,父亲经商,家住三层楼大房子,还聘请女佣。但他十四岁那年,家道中落,父亲而后患病去世。姐姐结婚后,母子俩则寄住到姐姐的家。

和一般上班族一样,黄希杰一周五天,朝九晚五地工作,下班后却躲在自己的房里,尤其是周末,守着四面墙,房里没有电视和电脑。苍白的日子,情绪无处发泄,黄希杰心情波动很大,内心也有很多的埋怨,脾气变得很暴躁。“丢掉桌上的东西,或把东西折断,甚至会想戳妈妈的眼睛。“ 黄希杰回忆道。

慧命的重生 他很把握

直到三年前,黄希杰的阿姨带他去上佛学班。他开始接受法水的滋润,暴躁的脾气慢慢地改善。

2015年6月,黄希杰的表哥吴德鸿带他到家附近的宏茂桥环保点学习做分类,接引黄希杰认识慈济。自此,黄希杰只要听到有慈济活动,无论距离多远,他都很高兴,尽量参与。活动前一晚,他还会把衣服、白裤、裤带、袜子、鞋子、袜套等预先准备好,非常认真地看待每一次的活动。

黄希杰来到环保点付出已有一年多了。每一次弯腰捡拾、每一个分类动作,对他都是不容易的事。

志工谢佳君有时会顾虑他能否胜任,可是他发现黄希杰从不自我设限,“跌倒过,还站起来说,他要继续尝试。”坐在黄希杰旁边,一起分类纸张的居民杨全莲,不时照顾他,“帮他将纸张上的钉子拆下来,让他比较容易分类。”

投入做环保后,黄希杰每次都会事先在家分类,再拿到环保点。环保志工都愿意让他尝试分类不同种类的回收物。黄希杰说:“师兄师姊给我勇气,我为何不尝试?向前进,练习,有一天我可以做到。” 身体障碍与否,对他来说,似乎已无分别。

“来到环保点认识谢佳君,对他很好,把他当作正常人。志工郑振育夫妇住在他家附近,慈济很多的活动都由他们载他去,同时也把他送回家,非常照顾他。”蔡丽霞非常感恩志工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照顾。

在访视中,郑振育都会与他同组。每一次离开照顾户家之前,因为门口没有座椅,郑振育都会帮他穿鞋子,非常贴心。“我要跟所有的志工说感恩,他们做我的朋友,帮我穿鞋,教导我,帮我很多。”黄希杰感恩道。

付出被肯定 善的循环

2015年慈济岁末祝福的手语演绎,黄希杰也报名参加,一周两天的练习,他从来没有缺席,让很多“以忙为借口”的志工深感惭愧。对于每一句每一字的偈文,他都很认真地熟记,把握时间聆听与唱诵,配合旋律和手势。虽然双手无法好好地合掌,但是他都尽最大的努力,务必做到最好。

凭着自己的努力,黄希杰终于圆满愿望,在2015年12月成为慈济的见习志工。有一回,他在搭德士时遗漏了钱包,因为身份证遗失,只好去报警。他打电话通知志工苏秀珍,说最担心的,不是身份证或其他证件,而是他的志工证,还很紧张地询问是否可以补做一张?

“我看他还可以去做访视,真的很佩服,我也要向他学习。”范会林原本是慈济照顾户,洗肾和中风多年。一回,他看到黄希杰在静思堂前跌倒后,自己爬起来的那一幕,令他很感动。

“以前我常常觉得自己很苦,但是看到他我就觉得自己还是比很多人幸运。我说话可以清晰,走路虽然靠拐杖,但是他更辛苦。”范会林把黄希杰当成学习的目标,他们俩常常互通讯息,互相鼓励。

从访视中,黄希杰接触到很多贫病的人,他说:“不要再埋怨,生命是很短暂,应该要活得开心,我必须更用心去付出。”

身缺心不缺 轻安自在

在付出中,黄希杰换来心灵的平静,曾经因为自己的身世而埋怨,如今他懂得面对自己,“以前我很自私,无论什么事情只想到自己。现在我学会了和同事分享,心灵比较清净,观念不像以前那么负面,坏脾气都慢慢改了。”

2015年的岁末祝福时,黄希杰受邀上台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事后,他问母亲:“开心吗?”母亲回应:“当然开心,因为你认识慈济,那么多师兄师姊照顾你,你要感恩。”身为母亲,看着儿子走向一条正确的方向,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值得放心的呢?

对蔡丽霞说,儿子没有残疾,因为他还可以自理,搭车,参加活动,比起躺在床上须要别人照顾一辈子的人好多了,“看到希杰还可以做那么多事情,我是很满足了。”

如今,黄希杰床头挂着这一句静思语:“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他以这句静思语,时时警惕自己放下以往所有的怨恨。

“每次看到上人的开示,我就告诉自己,要更努力地去付出,只希望有一天能够亲自见到上人。”这是黄希杰的心愿。

SG20160617 GNA ZLM 037每星期五天,黄希杰靠着自己的双手打工赚钱,他必须用左手举起铁锤,重重地敲下去,稍有不慎,随时会打伤右手。(摄 / 周丽梅)

SG20160617 GNA ZLM 001
同事谢先生(右)对黄希杰(左)赞赏有加:“他对自己很有自信,什么工作都会做,很好!” (摄 / 周丽梅)

20150614                                                                                           
2015年6月14日,表哥吴德鸿(左)第一次带黄希杰(右)来到宏茂桥环保点付出,因此造就黄希杰接触慈济的因缘。(摄 / 谢佳君)

SG20160710 CUA LKL 106
黄希杰来到环保点付出已有一年多了。每一次弯腰捡拾、每一各分类动作,对他都是不容易的事。(摄 / 林楷玲 )

SG20160710 CUA LKL 073
坐在黄希杰(左二)旁边,一起分类纸张的居民杨全莲(左一),不时照顾他。(摄/林楷玲 2015年的岁末祝福,家住黄希杰附近的郑振育(左)陪着他从家里乘德士赶来演绎会场。(摄 / 潘宝通 )

SG20160109 GNC CZS 132
2015年的岁末祝福时,黄希杰受邀上台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左至右:表哥吴德鸿、母亲蔡丽霞、黄希杰、司仪陈文宗)(摄 / 蔡长盛)

SG20151214 GNA CZS 022
志工苏秀珍(右)经常陪伴黄希杰,她认为,黄希杰虽然缺陷,但是他的心没有缺,都跟大家一样。(摄 / 蔡长盛) 

SG20160710 CUA LKL 097
范会林(右)把黄希杰(左)当成学习的目标,他们俩常常互通讯息,互相鼓励。(摄 / 林楷玲)

SG20160625 EDA CYG 058
黄希杰(左)把握每次付出的机会,图为他主动参与慈青净滩的画面。(摄 / 蔡岳国 )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