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自己的血流出来帮助人,非常开心。学校每年都有举办捐血活动,但我却不符合,今天终于超过45公斤,体验捐血后才能说服及鼓励身边的人捐血。”19岁的谢明萱开心地表示,乐于助人的她想成为妇产科医生。
根据新加坡卫生科学局(Health Sciences Authority)统计,新加坡国内每日需要至少350袋血浆来应付重大或紧急手术、血液疾病输血等用途。国内唯一的血库分秒都处于末雨绸缪的状态,增加存储以供医院的紧急援助,而随着人口日渐老化,更需要年轻人加入捐血行列。近期红十字会在很多公共场所张贴告示,呼吁民众捐血。
慈济基金会(新加坡)自2003年与红十字会合作举办捐血活动,至今已开设了七个定点。2017年3月25日于静思堂举行的季度捐血活动,共有102名志工投入到各个岗位,分别在接待区、挂号区、报名区、问诊区、捐血区和休息区为捐血民众服务,同时也在巴西立地铁站六个地点宣导,接送民众前往静思堂捐血。
负责捐血活动将近十年的志工简志兴说:“红十字会曾回应说慈济捐血活动出现的第一次捐血者最多,志工在附近地铁站宣导的带动,鼓励了第一次捐血的民众鼓起勇气救人。”
捐血救人 不分你我
“一位癌症病友无法捐血,看到我们这群志工站在地铁站不断呼吁民众捐血,感动了他,他想帮我们在炎热天气下解渴,但是我们心领了。许多民众因志工的呼吁而愿意立即跟随慈济列车到静思堂捐血。”会员张慧婷由于两天前感冒吃中药而不符合捐血资格后,当场穿上慈济志工外套跟随其他志工去地铁站投入宣导工作。
志工用心准备小纸条,记下捐血的基本条件,让第一次担任宣导工作的她能轻松向民众讲解关于捐血需知。慈济列车每10至15分钟一趟都载着捐血者的热心及希望,烈日当空下交通组志工一直保持着欢喜笑容。
“69岁的我已捐血123次了,捐血后新陈代谢更好,捐血前尽量攝取高铁质食物,常年捐血也让我更注重健康及运动。”巴拉米里达利(Paramilitary Singh)(下图)从二十一岁服兵役时就开始捐血,从一年捐血两次到每三个月一次,已年过六十的他依然身体强壮,继续收到红十字会的短讯呼吁捐血。
巴拉米里达利说:“第一次踏入慈济捐血感觉很不一样,这么多志工参与捐血活动,从进门到第二楼、第三楼都受到志工热烈欢迎,特别是见到大家都脸挂笑容,让捐血者感到舒服的环境真的很重要,我还会再来这里捐血。”
完成捐血后,志工双手捧上准备好茶水、饼干给捐血者,关怀他们的状况。捐血者带着愉快的心情离开,慈济列车在大厅外等待护送捐血者去巴西立地铁站。在厨房里,还有志工为所有医护人员及工作人员准备健康素食午餐,仿佛一个爱的加油站。
小小心灵 如愿以偿
“一包血可以拯救三条生命,我终于可以捐血了。我也会鼓励同学下次一起来捐血。”16岁的菲律宾藉女生雅美加(Amiga Anya)在爸爸签署同意书下终于如愿以偿了。雅美加如释重负地说:“刚才血压有点低,医生让我喝水休息后再验,我的血压终于超过100,今天血色素也超过12.5g/dl。”
平日家人常鼓励雅美加帮助他人,因此一颗小小心灵,就有捐血救人的渴望。在16岁生日前四天就去住家附近的捐血活动报名捐血,由于那次的年龄不符合捐血者条件,令她更积极上网查讯捐血活动讯息,助人心切的她,慈济的捐血活动布条便轻意引起她的目光。
雅美加捐血后表示,在学校参加红十字会课外活动而有机会参观新加坡卫生科学局,而加深自己对血液的认识:在所有血型当中,O+血型的人占最多数,可以捐血给其他血型的人;相反的AB+血型的人较稀少,却能接受所有血型的血液。
“趁我们还可以捐血时,必须捐血,想到住在国外的表弟因车祸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而离开人间,让我觉得捐血的重要性。”收到红十字会短讯而来到巴西立地铁站的李永和,在等待慈济专车载送时分享个人的经验。
尽管有44名民众因病服药或曾到过传染病风险较高的国家如越南、缅甸、印尼的民丹岛和巴淡岛等而未能如愿捐血,最终还是成功募集到100袋血。
回首2003年SARS突发疫情导致新加坡血库存量锐减,红十字会发出紧急呼吁,慈济积极响应捐血救人的行动,十四年来拯救无数生命,并多次荣获由红十字会颁发的“十大活跃主办捐血活动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