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口腔医疗需求的增加,优秀而熟练的牙科助理在牙科医疗中是不可或缺的。2018年8月26日,慈济基金会(新加坡)于乌节大酒店(Orchard Hotel)举办“手中术.心中医”牙科论坛。这场论坛除了是牙医学术上的研讨,也增设牙科助理工作坊,提升护理技能知识。
工作坊内容包括牙科感染管制措施指引、门诊前台接待礼仪、如何在工作中落实环保等。工作坊中提及个人卫生护理是治疗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头罩和风镜等。消毒工作是最基本兼最重要的步骤,口腔里大约有600种细菌,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病人的细菌通过唾液、血液传染他人。
49位牙科助理参与四个主题工作坊,包括“吸唾管消毒站”,学习正确的消毒处理方法;“手部消毒站”,则学习正确的手部消毒歩骤,再用显微镜仪器观察双手清洗后的干净程度,显然需严格注意清洗细节才能达到无菌效果。在“无酒精消毒剂清洗医疗仪器站”,则学习延长医疗仪器寿命。“医疗用具消毒站”,学员使用不褪色、高纤布擦拭医疗器具,确保达到无菌无杂物效果。
多次参与慈济义诊的志工梁志隆表示:“这课程以很专业的方式来教导,而且消毒程序必须正确,以后在义诊进行消毒工作时会更谨慎、更注意每个消毒步骤。
面对难题 调整心态
牙医徐振兴将现实生活中前台服务员遇到的难题编成短剧,透过志工生动地刻画出来。话剧一开场就播放英文歌曲,大家跟着节奏跳起舞,现场气氛顿时热闹起来。
故事讲述牙科前台服务员遇到四个客人。第一个客人是某公司的总裁,下午就要出国了,因突然牙痛而求诊,并要求服务员在他上飞机前马上为他治疗;第二个客人是已预约的大婶;第三个是要做牙齿美容的模特儿;最后一个是需要拔牙的长者。
四个客人大声嚷着要看牙医,但牙医正在进行手术,分身乏术。前台服务员只能努力地安抚他们,还要处理诊所的繁杂琐事,难免感到委屈和垂头丧气。
诙谐的剧情无不让在场者捧腹大笑,看到剧中的人物更是心有戚戚焉,徐振兴以静思语“心中常存善解、包容、感恩、知足、惜福”勉励大家,无论身处任何困境,学习转念和放下。遇到难缠的客户是无法避免的,唯有积极应对,以良好心态并抱持同理心去应对。
“你有想过把时间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吗?”牙医陈添旺柔和的声调,让台下的牙科助理若有所思。多年来,新加坡慈济定期到海外义诊,牙科是义诊热门的科别,若少了牙科助理的支持与协助,牙医就无法有效率地完成治疗。
陈添旺带领诊所里的七位牙医、九位牙科助理及三位前台服务人员前来参与论坛。吴玉宝是其中一位牙科助理,曾跟随陈添旺参加于菲律宾举办的慈济人医论坛及海外义诊,慈济的大爱精神令她感动。
吴玉宝表示在义诊获得的并非物质上的满足,而是心灵上的满足。由于诊所里许多医生及护理人员参与过义诊,工作时显然比较团结,也会将心比心,不同部门的同事也乐意互相帮忙和补位。她透露诊所还有进行纸张分类并送到附近的环保站。
她表示虽然消毒程序天天都在执行,这天却学到更全面的消毒程序。此外,还学到如何在工作上化解压力,不要为了工作而工作,被病人刁难时,能以轻松的态度去面对,让病人放心。
医疗人文 回归初衷
牙医许智亮(下图)于2014年开始积极投入义诊,他发现慈济义诊团队跟其他团体不一样,他说一位好的医生只要精湛的医术,就能成为好医生,但慈济更注重医疗人文。作为此次牙科论坛协调之一,这次的牙科论坛融合学术、慈济人文以及大体捐献的内容,他说:“慈济的人文让我回到当初学医的初衷,觉得职业变得不一样,可以造福人群,利益众生,并认清自己的方向。
他认为义诊依靠团队合作的力量,需要牙医,也需要牙科助理。双方一起配合,可以加速病人看诊时间,而且可以治疗更多海外病人。从义诊患者心怀感激的眼神中,能获得真正的快乐。许智亮透露参与义诊后,重回工作岗位时,心灵就像当初刚毕业的自己,重拾赤子之心,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他也希望更多医护人员加入慈济义诊活动。
志工陈秀珍在牙科论坛的前三个星期,才临时被安排承担协调一职,然而课务安排和规划早已在几个月前已紧锣密鼓的筹备。她脑海中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赶紧跟上团队的脚步,努力地融入其中,并积极扮演沟通桥梁,在细微处尽量做得圆满,让医生能专注于课务规划。
在筹备过程中,每个人的见解不尽相同,但为了能圆满活动,医疗团队都愿意放下我执,这让陈秀珍感受到大家的合和互协。在紧凑的课程中融入慈济人文是一项挑战,所以每个桌长就是慈济的“活动看板”,举手投足间都要呈现慈济之美,陈秀珍表示“要让人心生欢喜,人人才会喜欢慈济。”
随着牙科论坛画下圆满句点,新加坡慈济人医会将继续以爱铺路,扩大善的效应,用专业的医术、大爱的精神在人群中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