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石汉秋参与柬埔寨金边市朗哥垃圾掩埋场的大米发放暨义诊活动时,为贫民窟的孩子洗澡。(摄/ 陈碧慧)
新冠疫情为新加坡弱势家庭带来深刻的影响,实业家石汉秋(Sok Hang Chaw)以行动支持慈济所发起的配对募捐计划,民众捐献给慈济一元,他就加码捐出一元,直至三十万新元顶限。他希望抛砖引玉,激发更多人的爱心,一起回馈社会。
石汉秋在1974年创建碲堡置地(Kingsland Development),在新马从事房地产、科技等产业。石汉秋认为,新冠疫情所造成的经济影响,让社会多了很多需要帮助的人。长期护持慈济慈善工作的他,在这个时刻响应配对募捐,希望启发更多企业家接力,“因为很多企业家也有这种发心,只是没有机会,所以我们让他们一起参与,让大爱精神能够循环。”
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身为企业家,除了让企业永续经营,还要为社会创造更大的良善价值,这就是所谓的“企业社会责任”。他列下了几个条件:“第一我们要有良心,我们的心要有善念,因为企业家的起心动念很重要。比较有意义的事,你有机会,你就做。”
第二,他认为,“除了物质上,精神上也要提升。如果是做慈善,你能够帮助到人,内在能够有一种无形的喜悦。”
身处科技不断进步的年代,石汉秋看见了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他解释:“年轻人也很聪明,但是品德教育和人文这块好像有点跟不上。如果有正念,就能够帮助更多人。如果年轻人只顾着赚钱,没有引导向善,万一他不正,就更多人受害。”
对他来说,无私地分享,引导年轻人一起提升生命素质,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2008年12月,石汉秋(左一)和女儿石艾璇(左二)前来静思堂参与实业家联谊。(摄/ 黎东兴)
2017年12月,石汉秋参与柬埔寨金边市朗哥垃圾掩埋场的大米发放暨义诊活动。(摄/ 黎东兴)
身的快乐与心的快乐
石汉秋把助人的快乐形容成“心的快乐”。相对于打球和去旅游是“身的快乐”,他认为心的快乐是有意义的、无价的和长久的。
“心的快乐是要感受的,难以形容。就好像你爱你的孙子,那种喜悦讲不出。在生命层次里面,心的快乐是不同的。要活到有光彩,智慧也要不断提升。”他笑着解释。
他回想第一次参与街头募款的时候,虽然知道人是平等的,但自己仍放不下身段。“不过做一两次就放下了,学习怎么谦虚,需要很有智慧。”有一次,他和慈济志工去柬埔寨发放大米给穷困人家,“跟志工一起扛米,身体不快乐(很累),但心快乐。”那一趟旅程也让他体验到,只要带着善心善念,人应该是平等的,不应该分高低。
不管是街头募款或是大米发放,对石汉秋来说,都是修行方式。“证严上人很有智慧,叫老板在做中学,无意修行,把身段放下,把自己高傲的心放下,不知不觉你就学到很多东西。”
反求诸己善为先
以前,石汉秋在工作上比较追求效率,因此表现得比较紧张,让身边的人更加紧张,反而导致低效率。后来他发现,“当你和谐的时候,身边的人就会更和谐,更能够合作,更高效率,会用心、发心去做,而不是被迫去做。”
“家人也一样。”石汉秋说:“你不要去改变他,改变不了,唯一能改变的是(自己的)内在。”一旦内在变得柔软,“像地球容纳大地万物,以身作则最好,你要改变另一半或儿女,你越改他越不变,当你接受后,他就变。”
石汉秋觉得,心善则比较宽容和包容,“遇到事情时,慌也没办法。比较有智慧的人,心就会比较柔,不会用比较硬的方法。好能量会来的,贵人也会出现。”
“当你的心是善良的时候,你看到的世界都会变了…… 你看到的不是危机,是机会。”在这过程里,他认为人们应该不求回报,“你发出去的东西,迟早会回来的。如果你无求就会回来,如果有求就变成一种交易。”
2015年1月,石汉秋参与街头募款,为马来西亚水灾募款。(摄/ 王素真)
2015年10月,石汉秋(右一)在新加坡慈济执行长刘瑞士(右二)的陪同下,和慈济实业家团队参访慈济印尼分会。(摄/ 马庆华)
瘦小身体隐藏强大力量
石汉秋多次随着慈济团队前往台湾花莲的静思精舍拜见证严上人,对上人的愿力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说:“因为上人很慈悲,在瘦小的个子里面隐藏这种内在强大的力量。你看他慈济志业做这么大,带领着这些企业家,心服口服地跟着做,他的慈悲和无私的大爱,感动了我们。”
“上人很有智慧,用很简单的字眼,如‘付出无所求’,就让我们慢慢去体悟。”在他眼里,上人为众生付出的心态,也影响了慈济基金会(新加坡)执行长刘瑞士。“他把他的每年赚钱的生意停止,全职去做志工,早出晚归。没有利益的,付出去就不求了。”
因此,石汉秋深感这种无私伟大的爱,值得推广,让更多人知道。透过慈济,他认为能集合志工的力量,比较有规模,有规划地去做事,“一个项目太大,一个人也做不来。一起做,这种做法就更加有规范、更有效率。”
石汉秋发现用组织行善,做的机会比较多,可以累积经验,“能够做得比较多,时间上也比较持续不断地做。”他补充道:“慈济的账目很清楚,用在刀口上,不随便花,每分钱都很放心的(捐出来)。”
利他就会成功
石汉秋认为,成功者的价值观就是能够利益到更多的人。他解释道,“如果是无私的,很多人一定来支持你,你要做产品也好,要做服务也好,你用诚心去做到对人有利益的,这些都是你的粉丝。”
“如果你是私心的,只顾自己的,那么身边只是几个人帮你,你很难做大,这价值观很重要,也是成功的观点。利他很重要,善念很重要,出发点很重要。”他继续阐述。
接引石汉秋认识慈济的是他的生意伙伴沈喜洲。沈喜洲感叹:“我也感恩汉秋,伙伴啊,几十年了。感恩他无私的付出,给我一个善知识,大家能够一起做,要感恩。”
两人因为有合股公司,所以才有因缘去参与大米发放。沈喜洲在旁赞叹:“他就扛着米去发放,真的感恩他放下身段去做发放,那种心态我觉得很佩服。”
沈喜洲认为,石汉秋在事业和家庭展现出证严上人所说的“感恩、尊重、爱”。而因为石汉秋有善心,就能善解包容,处理事情会容易,更得心应手,才能把一家企业给管理好。
碲堡置地官网写着石汉秋的企业价值:“以诚为本,创造价值,分享成果”。这,何尝不是石汉秋在日常生活中所实践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