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是医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他们无微不至地照顾病人大大小小的需求,不管出现多么繁琐或麻烦的状况,护士们似乎总知道如何应对处理。他们无疑是在幕后默默付出的无名英雄,不知疲倦地守护着众人的健康,有时甚至因此牺牲了自己的福祉。
长达两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挑战着医护人员的极限,即便是最敬业的护士也不堪负荷。在新加坡,仅在2021年上半年,就有多达1500名医护人员离职,而长时间执勤、繁重的工作量和缺乏休息日,是部分护士辞职的主因。
我们采访了三位全职为护士的慈济青年志工,疫情期间虽承受巨大的身心压力,为何她们在志工服务中仍不失热忱和积极?
梁晓君和周瑞欣都在政府医院担任护士,疫情期间,梁晓君主要负责收留疑似冠病患者的隔离病房,工作环境和以往有很大不同,年仅24岁的她说:“工作节奏非常快,我们必须在工作前做好万全准备,因为一直到工作结束,都不会时间休息。”
梁晓君还说:“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流动率很高,我需要训练自己一心多用,因为同时要处理很多事情。”
她以夜班为例,隔离病房值夜班的护士只有两人,却要负责照顾十二名病人。如果夜间出现突发状况,有病人不幸晕倒,能够及时挽救病人性命的人唯有护士。应急的同时,他们还需关照其他病人,这些护士所承受的责任和压力可想而知。
同是护理 挑战各异
29岁的周瑞欣也是政府医院护士,她在高依赖性病房(high dependency unit)工作,照顾需要密切监测的术后病人,但疫情导致部分手术被推迟,周瑞欣病房里的病人反而减少了。
与其他前线同事相比,周瑞欣自认为自己的工作要轻松得多,但她仍得绷紧防疫之弦,例如需要紧跟不断变化调整的防疫政策,以及值班期间必须戴上相对不舒服的N95口罩。
25岁的李珍慧在一家综合诊疗所工作了四年多。她表示,诊所虽然不像医院那么忙碌紧张,但一波又一波的疫情高峰期,往往让人措手不及,她和同事经常也会力不从心。李珍慧提到,像今年初的奥密克戎(Omicron)高峰期,每日新增病例不断创下新高,诊所病人每日倍增,让她忙得不可开交,要全力以赴应对。
疫情期间,李珍慧(右)抓紧机会参与志工活动,图为她在慈济人文青少年中心的公共阅读区派发祝福包。(摄/ 张玉佳)
换个岗位 心灵充电
处于持续的疫情中,护理工作难免带来种种挑战,而这三位青年把握假日作志工,反而让她们得以抽离高压情境,心灵充电再出发。三人参与慈济超过五年,在就读大专时都加入了新加坡慈济大专青年联谊会(简称“慈青”)。离开校园,从慈青“毕业”后,尽管工作忙碌,她们的志工之路并未中断。
对梁晓君而言,慈济提供了重要的情感支持,助她克服疫情的挑战。“慈济帮助我释放情绪压力,师兄师姊们就像我真正的兄弟姐妹一样,无论我遇到多困难的事情,总有一个人可以让我倾诉,我不用解释太多,他们也都能够理解。”
梁晓君也积极承担年度慈青营队的工作,这也成为她纾解压力的主要途径。她说:“当和彼此熟悉了解的人一起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那感觉非常好。虽然过程有很多的泪水和汗水,但当看到大家一起成功完成营队时,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她补充:“这样的感受和经验,在出社会工作后是很难得的。”
李珍慧和梁晓君一样有类似的感受,李珍慧还提到,慈济在疫情期间关怀有需要的群体,为安定人心付出一分心力,让她以身为慈济人为荣。
来自马来西亚的李珍慧说:“慈济就像我的根,不仅仅是这两年,而是在我年少、还没有踏入社会的那段时间里,他们就已经让我对未来做好了准备。”
慈济教会她“转念”。“我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更快地自我调适,比如必须面对疫情和无法回家的事实。”
在这三位青年志工的成长路上,慈济显然影响深远,而过去两年疫情期,让她们能更敏锐而强烈地体会到内心的追求。
近来疫情降温,新加坡医疗系统的压力也得到缓解,稳步迈向与病毒共存。职场警报解除,但在慈济所学的“心法“,未来仍能运用在工作上,乃至生活中。
周瑞欣说:“加入慈济对我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因为证严上人的教诲已融入我的骨髓中。上人曾经说过,我们应该要‘视病如亲’,所以这提醒了我要温柔地对待病人,从他们的角度看问题。”
疫情期间,无论是为照顾户提供安心祝福包,还是为前线人员提供饮料,慈济志工把握当下付出。透过有形的物资赠予,传递无形的精神支持。对于这三位年轻护士而言,慈济成为她们生命中重要的陪伴和成长资粮,助她们度过了疫情考验,更沉稳地迎向未来的人生挑战。
(资料提供:潘在祥)
注:所有文中提及的活动与照片皆符合当时的防疫政策。